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馬氏新聞 来源: 作者:马姝婷 更新日期:2015-12-1 阅读次数:1035


湖南永興馬氏古村落馬氏官廳解密!


馬姝婷




馬氏圖騰文化


       大屋----沒通自來水,大屋-----沒有學校,大屋每年都在減少常住人口。親愛的宗親,親愛的朋友,如果您不來,中國又一個古村落將在這裏消失。但是,這裏有五代十國楚王馬殷的後裔,這裏有同治皇帝誥封的大安人,這裏有宣統皇帝勅授的儒林郎,這裏還有很多未解密的宗親村落文化。我們,只是大屋馬氏的小不點,承載著父親的囑託,母親的遺憾,在近段時間裏,多方尋助、敦本睦親、尋根溯源、愛心接力,經歷數十載人生征途後,忽然重塑信仰、攜手同心、傾注餘生,建設美好家園,記住美麗鄉愁。

(一)大屋馬氏官廳簡介


       湖南省永興縣樟樹鄉仙水村大屋馬氏官廳由五代十國楚王馬殷的第三十三代馬氏家族官拜正八品的修職朗,儒林朗於清朝中期建造,當時主要用來接待過往官員和家族居住,距今已有200多年,據文物部門考證,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湘南地區最大的“官廳”。官廳占地總建築面積2450多平方米,以官廳為中心,分側廳和正廳,大小官廳15個,共330間房,24個天井。“官廳”舊時為政府機關,也是大戶人家及官員所建“廳屋”。馬氏族譜記載,“官廳”是其當時辦公和居住之地。該“官廳”建築隨坡就勢,整棟建築氣勢恢弘,格局嚴謹,莊嚴氣派,形制完備。以“官廳”為核心形成一個建築群,廳與廳縱橫相連,用木板隔扇相隔,房與房、棟與棟相接,廊與廊相通,晴天不曬,雨天不淋。建築簷飾、窗飾、吊欄裝飾、石刻等豐富多樣,山水人物花鳥雕刻栩栩如生。

(二)大屋馬氏官廳照片


       大屋馬氏官廳承載著大屋馬氏家族歷代祖輩的繁榮昌盛、瀝雨滄桑,是大屋馬氏家族祭先祖、傳家風、承傳統,尋宗親的歷史遺址。對大屋馬氏家族而言,是最最寶貴的精神與信仰家園。



二十多年前的大屋老照片




        現在的照片,相比之下,周邊房屋已倒塌了很多,官廳屋頂也呈現很大漏洞。




       官廳近照,因年久失修,變得破爛不堪




       官廳內景,右邊第一顆柱子因怕斷裂,已採取圍磚加固方式包住柱子,圖中著藍衣服的是我們的堂哥,守護官廳的家人。




       官廳內院天井已破爛不堪。




       官廳內同治,宣統年間的誥封牌




       官廳後院已部分倒塌,官廳後屋,已殘簷斷梁,300多間廳屋已經倒了90多間,再不維修,大屋官廳就要倒了。


(三)大屋馬氏官廳是先輩三代人歷時70多年嘔心瀝血全手工建設,記憶體精美雕花,石刻。




       有“天官賜福”雕花,寓意上天賜福人間,持續行善,必有福報。




       有祥雲麒麟雕花




       有祥雲飛龍雕花




       有龍鳳呈祥雕花




       有200多年前的廳屋建築古基角,靠力學原理堆砌而成,無任何加固設施。




       有鋪有古地磚的天井池和完美的排水系統




       有先輩家族的栓馬樁










       還有很多山水人物花鳥雕刻栩栩如生,村裏很多家裏尚存有古床古碗古飾品等,這裏無法依依贅述,尋求文物專家逐一解密。

(四)大屋馬氏家譜來歷考究及推測


       1、我們翻閱家譜,記載了大屋官廳的來歷:“禾塘坡大屋裏記”,請古文學老師對全文進行斷句如下:山水之坐對,以直來直受為主,而亦有直來橫受而發福者,堪與家消砂納水,必月取爾矣。先祖卜居禾塘坡下,與壕山李姓居址隔界,原系午龍作巳山亥向。五世祖崇德公以屋基土高而過陽,遷左側,改為卯山酉向,以合左水倒右之局。本山有陰砂,矯首似象轉鼻形模樣,襯山有陽崗後托,保固宅氣。予祖創建棟宇,高廠廓大,俗因呼為大屋,裹雲若夫。後枕湖嶺,前對松山,左匯龍泉,右鎖板板,而桃源之水蜿蜒如襟帶環明堂間,西山爽氣撲人眉宇,南來佳流潮迎門戶。今之安居而粒食者,豈敢忘所自耶?乾隆甲申年冬,予兄弟苦積閒錢,因其舊式,換以新模,其磚瓦木料丹漆粉塗雖稍耀人觀瞻,而品牆之方磚及花鳥人物故事猶仍舊貫焉。乾隆三十三年戊子季冬月穀旦。



       如上依據我們推斷,乾隆甲申年冬(即1764年)以舊模漆粉,說明那時官廳已經很久很舊了,重上漆粉的年代距今251年,依當時的建築水準,說明建築更早,但早到何時何年,還是個謎,我們期待專家能通過其他方式再行確定。

       2、家譜中,先輩手繪了官廳卜居圖,圖中的地形有何意義,還是個謎,期待專家解讀說明,古人應該很重視風水說,如何解讀仙水大屋這一仙水福地呢。




       3、大屋馬氏七修家譜中清晰記錄,一世祖馬殷,五世祖卜居定居仙水,記錄的世系表上說得很明白:五世祖最先來大屋定居,從第十九世馬氏大家族從安仁大遷居仙水橋,這說明我們的先祖大遷入是在元末明初到現在的仙水橋居住的,五世祖即第五代,距第十九代中間相隔十四代,而第十九代記錄為1276年,假設以每代相隔二十餘年計算,則第五代早於第十九代至少三百年,由此可以推斷,我們五世祖卜居禾塘坡大屋,相應時間應是唐宋兩朝間的五代十國時期。五代十國又正值亂世,我們五世祖因避亂而遷居仙水橋的可能性極大。由此推測,我們仙水橋馬氏家族最早定居於此即五世祖定居於此的時間為西元900—1000年之間,距今1000多年了,十九世大遷居至今也近八百年。以上推測不知當否,還請專家進行解密。



(五)、大屋祖輩代代相傳的官廳故事


       1、欽官下馬的故事:曾有欽官從前方古驛道一路騎著馬過來,遠遠望見我們大屋灣裏這個建築的氣勢恢宏,他知道這裏走出的人肯定比他的官大,所以他不敢騎馬,要下馬走路來表示尊重。

       2、馬走夜,不食別家一顆禾苗:曾有祖輩家裏傭人很慌張的告訴主人說:“昨晚有一匹馬走失了,到現在還沒回來”,誰知主人笑笑說:“不著急,馬走上一夜,也不會食到別人家一顆禾苗的”

這兩個真實流傳的故事讓大屋馬氏家族十分自豪。


       我們大屋馬氏家族感恩尋助,向全球馬氏借力,向各界愛心人士尋助,遞出我們最真誠的邀請函:親愛的馬氏宗親,請來大屋,傳授我們馬氏宗親家族文化;親愛的專家學者,請來大屋,幫助我們解秘拯救古建、村落。親愛的愛心人士,請來大屋,關愛留守兒童、空巢老人。感恩各位!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