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歷史人物 来源: 作者:马长冰 更新日期:2016-6-6 阅读次数:1388


伏波將軍馬援傳略


馬長冰整理


       馬援,字文淵。漢族,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人。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生於西元前14年,卒於西元49年。

       建武八年(西元32年),劉秀親征隗囂。軍隊行進到漆縣(今陝西彬縣),不少將領認為前途險阻,勝負難蔔,劉秀也難下決心,正好馬援奉命趕來。馬援在光武帝面前用米堆成山谷溝壑等地形地物,然後指點山川形勢,標示各路部隊進退往來的道路,其中曲折深隱,無不畢現,對戰局的分析也透徹明白。光武帝與眾將領進行了10天的推演,然後揮軍直進,取得戰爭全勝,平定西域。馬援的“堆米成山”就是兵棋沙盤推演,是世界上進行兵棋推演的最早記錄,沿用至今,是軍事創新制勝的經典戰例。

       建武十七年(西元41年),李廣糾集徒黨,攻下皖城,殺皖侯劉閔,又有交阯女子征氏姐妹叛亂,迫使交阯刺史和各個太守出逃或自守。光武帝封馬援為伏波將軍征討。馬援即率軍出征擊斬李廣等人。建武十八年(西元42年),馬援率軍到達浪泊(今越南仙山),大破交阯叛軍。次年五月,馬援擊敗二征,勝利平叛,安定邊境。馬援在當地興修水利,安撫民心,並且“立銅柱,為漢之極界”。馬援銅柱成為國家統一觀念在西南邊疆的體現。

       建武二十年(西元44年),馬援回軍到京城月餘,烏桓進犯扶風,馬援請纓出征。建武二十一年(西元45年),馬援率領三千騎兵出高柳(今山西陽高),先後巡行雁門、代郡、上穀等地。烏桓發現馬援率軍到來,聞風而逃。

       馬建武二十四年(48年)馬援以六十二歲高齡出征湖南平叛,身患重病死於疆場。因光武帝劉秀輕信女婿梁松的誣告,追收馬援新息侯印綬。建初二年(78年),漢章帝為馬援平反,追加策封,追諡馬援為忠成侯。

       馬援家教很嚴。馬援的夫人藺氏也是一位很有教養的女姓,對於教育馬氏的子侄晚輩付出了辛勞。馬援育有四男五女。馬廖、 馬防、馬光皆封侯,幼子馬客卿早逝。馬援的小女為東漢明帝明德皇后。她不但衣著樸素,不愛遊樂,好讀詩書,而且不信巫祝。還是中國第一位女史學家,著有《顯宗起居注》一書,開創了“起居注”這一史書體例之先聲。

       馬援二哥馬餘的兒子馬嚴 、馬敦兄弟倆,7、8歲父母雙亡,馬援將兄子收養視同己出,嚴加教誨。他率軍遠征交趾的時候,聽說侄兒馬嚴、馬敦到處亂髮議論,便寫了《誡兄子嚴、敦書》勸誡他們。這封書信是中國家教史上的名篇,與諸葛亮的《誡子書》齊名。侄子馬嚴有七個兒子,知名的有馬績、馬融。馬績博覽群籍,奉詔與班固的妹妹班昭完成了《漢書》的八表及《天文志》的續寫工作。馬融是東漢著名的大學者,才高博洽,為世通儒,絳帳授徒,常有千數。東漢著名學者盧植、鄭玄等多人都出於馬融門下。

       馬援能文又善相馬,有詩篇《武溪深行》,《全後漢文》編載有《誡兄子嚴敦書》、《銅馬相法》、《上疏言破羌以西不可棄》、《上書請複鑄五銖錢》、《將入九真上言》、《平交趾上言》、《與隗囂將楊廣書》、《銅柱銘》等15篇。馬援留下千古名句:“窮當益堅,老當益壯”、“馬革裹屍”。

       馬援大半生都在“安邊”戰事中度過,平定隴西,撫平羌亂,南征交趾,北擊烏桓,殞命疆場。應了他“馬革裹屍”的誓言。馬援忠勤國事,令人欽佩。作為軍事家的良將馬援,歷代朝廷有感於他為國建功的忠誠,多有加封:

       建武十九年(西元43年) 東漢光武帝以功封馬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

       東漢建初三年(西元78年),漢章帝追諡馬援為忠成侯。

       唐乾符二年(西元875年),馬援受封為靈旺王。

       宋元豐初年(西元1078年),神宗追封馬援為忠顯王。

       宋宣和二年(西元1120年),微宗追封馬援為忠顯佑順王。這是福州北門泉塘境大王君“顯佑尊王”的來歷。

       紹興年間(1131—1162年)宋高宗再加“靈濟”二字。元代至元年間(1271—1294年)又賜“崇奉”。

       在宋代馬援顯靈佑民的故事廣為流傳,宰相李綱和文豪蘇軾等人貶謫瓊州,都是先謁伏波廟然後渡海峽,並著文傳頌。他的故事也被羅貫中寫到《三國演義》第89回裏:諸葛亮四擒四縱孟獲之後,中計誤入一山谷,軍士陷於絕境。諸葛亮拜謁伏波廟,祈求“通靈顯聖,護佑三軍”。馬援命山神現身指引,軍士得以脫險,於是諸葛亮五擒孟獲。

        唐建中三年(西元782年),追封古代六十四位名將,並為他們設廟享奠。宋宣和五年(西元1123年)宋室為古代七十二位名將設廟,清朝列古代一百位名將,馬援均上榜,受到歷代朝廷祭奠。

馬援每到一處,都組織人力,為郡縣修治城郭,疏浚河道便利舟楫,開渠引水灌溉田地,為民造福。因此馬援在民間盡享廣大民眾對他的尊崇和膜拜。海內外數百座馬援廟(伏波廟),至今每年仍舉行紀念馬援的活動。表明了人們對馬援安定邊疆的集體記憶,以及對他在維護國家統一的歷史功績之肯定,伏波神祭祀圈的存在有助於加強華夏文明對邊疆地區的凝聚力。福建連城縣有規模宏大的宗祠馬援廟,有的地方廟宇雖然不是馬氏宗祠,但供奉的是馬援。

        在福州郊區村莊多是幾個姓氏聚居,各村的廟宇稱作“境”,自然村廟宇(境)供奉的主神稱“大王君”(或“大王公”),多用“尊王”表示尊敬,是各村全體村民為保境安民共祀的神靈。福州北門外白水塘村的神廟是泉塘境。

        開發白水塘村的先輩們在泉塘境奉祀顯佑尊王,是忠顯佑順王伏波將軍馬援,祈求保境賜福,安民樂業,也是白水塘村民世代相傳的意願。

        今年是伏波將軍誕辰2030年,整理生平簡介以紀念。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