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馬氏新聞 来源: 作者: 編輯:陌歸 更新日期:2017-5-7 阅读次数:1049
   

中國人為什麼必須要有家譜?


    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二首·其一》中描寫了詩人自己風華正茂時離開家鄉,回來時已經兩鬢蒼蒼,家鄉的兒童也把他當成外來客。面對著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這一切怎能不讓他傷懷呢?時光易逝,世事滄桑,彈指間的感慨在樸素無華的語言中自然地抒發出來……

    是啊,“客”到底從何處來呢?借用這一詩句,央視在2014年打造過一檔國內首檔真人秀紀錄片《客從何處來》,引起不少人的關注。

    節目開篇便有著發人深省的獨白:“我從哪里來,我是誰?”這似乎是圍繞著人類亙古不變的問題。

    中國人自古重視家的根系源流,尋根問祖,飲水思源,不忘血脈傳承,不忘祖宗先人。而家譜,剛好起著承載倫理規範,塑造人格精神,維繫社會秩序的作用。節目尋根過程中,家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家譜,流淌著中國人的血脈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蹟的書。“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在中國,家譜有約3000年曆史,素來與國史、方志並稱為三大歷史文獻。

    古語雲:三世不修譜為不孝。


家譜包含有哪些內容


姓氏源流


      

    中國姓氏在經過歷史不斷演變,如:戰亂,遷移,改朝換代,以及避諱改姓、避難改姓、複姓改為單姓等,姓氏變得更為複雜,其真正的出處、源頭就更需要詳細考證了,《家譜》中有詳細記載。從一姓到一國一家,每套《家譜》都詳細介紹了自己姓氏源流,

世系表


      

    “世系表”,簡而言之,就是說明一個家族成員,如:父子、兄弟間的相互關係,寫清楚祖先後代每一個家族成員名字的圖表。它有四種基本的記述格式:歐式、蘇式、寶塔式和牒記式。

家訓


     

    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範。例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的。當中,最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膾炙人口。

家傳


      

    家傳一般分為:列傳、內傳和外傳等。列傳是記錄家族中有功績男子的傳記;內傳是記錄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傳記;外傳是記錄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傳記。

藝文著述


     

    “譜乃一家之史”,其中當然少不了家人的藝文著述。家譜中的藝文著述,在體例上一般稱作:藝文志、辭源集、文徵集等。

    藝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寫的詩文著作為主要內容,也收集本族人與外人的書信來函,以及經籍、表策、碑文、書劄等,有的還有版畫、肖像畫、版本作品、名家書法、歌曲等,從形式到內容都十分豐富。


    

    家譜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圖片資料為副,但一張好的圖片、照片仍是能將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質傳達出來。將圖片、照片納入家譜的意義在於,為家族傳承提高了一個最直接的環境背景,使家譜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記錄、整體概念也變得鮮明而生動起來。

    只要是能讓人對家譜有更進一步認識的古地圖或老照片,均應該被收入家譜裏,包括:

    1、老照片。

    2、祖先圖片(遺像、人物畫、肖像畫)

    3、風水圖(祠堂圖、墓圖)

    4、故居/村莊圖


家譜到底有什麼用


明辨世系,尊宗敬祖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誰?我從哪里來?這是每一個人在人生過程中都要遇到的問題。孩童時代,疑問我是從哪里生出來的。而成人懂事之後,關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誰,為何生活在這裏?而能準確、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的,只有家譜。

    通過家譜,可以查證自己的血統,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間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親我者,我親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緣,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長久存在和不斷復興,就是要告訴人們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得到發揚光大。


尋根留本,承前啟後


      

    古人曰:“譜諜身之本也。”意思是說譜能告訴你,你是誰?你從哪里來?有了譜書你就能夠追根溯源。

    人從娘腹中十月懷胎,呱呱落地,在世幾十年總歸要悄悄地離開人世。“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連一個名字都沒留在世上,若干年後自己的子孫連先祖是誰都不知道,豈不是天大的憾事。

    換言之,你的孩子也就此失去了根本。樹高千丈,落葉歸根,你的根在那裏?萬裏江水源起何處?一個人連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豈不負先人養你?由於諸多因素,有相當一部分人就連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已經忘記了,更何況自己是哪支哪房了。

    古人曰:“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意思說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標誌,人獸之別就在於他們對於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族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一個人,無論他漂泊有多遠,總是忘不了他的家鄉,因為那裏有曾經養育他的親人,那裏埋葬有他的祖先。因此,家譜就是“根”的代名詞,是中國人尊宗敬祖的一種信仰,是一種證明自己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是一個人根本意義上的“身份證”。



敦親睦族,凝聚血親


    

    一個家族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形成凝聚力,修譜建譜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徑。

    古人認為,家譜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過修撰家譜過程中的反復登門拜訪,不斷瞭解情況,追根溯源,尋祖問宗,加強了家族內部人員和家庭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了家族內部的彼此瞭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傳承親情教育,激發起對祖輩的敬意與懷念。

    因為修撰家譜和逢年過節中緬懷先祖的各種儀式,使得子孫後代能更加自覺地做到尊老敬長,憐惜孤寡幼小,在族中崇尚親熱之氣,宣導和睦之風,有利於家庭的團結和幸福,有利於家族以及社會的和睦與和諧。

    “親不親,故鄉情”,今天,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甚至走出國門,遍及天涯海角,這也是今後我們子孫們的必行之路,難免有時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有了族譜聯宗,本族同一血脈的同胞就能更進一步加深瞭解。人在他鄉,路人不如鄉人,鄉人不如親人,有了家譜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聯接到那份血肉親情,並且更溫暖、更深厚。


      

    家譜中包含的許多祖訓家規,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

    如敬父母、尊長者、睦族人、和友鄰、恤貧孤、尙節儉、戒賭博、戒奢侈、戒懶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內容。有的家譜中記載有先輩族人們孝敬老人、忠君愛國、造福鄉梓、刻苦學習、奮發拼搏的典型事蹟,都是對族人和後代進行人生教育的生動教材。

    治國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一個家庭,要想自立於世界,自立於社會,最根本的還是要培養教育出眾多品德高尚、能力出眾的人才,好的祖訓家規就能彌補現代教育只重知識才能卻忽視品德的不足,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譜正有著這樣的功能。


傳承歷史,問祖憑證


     

    家譜都有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諸多內容。家族的歷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瞭解、熟知自己家族的歷史,也就是瞭解熟知中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人類的歷史。

    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海外華人熱心回國尋根問祖,造福鄉梓,他們尋根問祖最信得過的就是查閱家譜。對於因各種原因遷居他鄉的普通人,家譜就是他們與祖籍、族人溝通的橋樑,是他們思鄉念祖的精神象徵。因此,家譜不但是家族歷史的記錄,也是天涯遊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託和尋根依據。

    查閱中國歷史,但凡國勢強盛、社會安定的朝代,從皇家貴族到普通平民,均以修撰家譜或族譜為一件大事。現今國運昌盛,經濟迅猛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正是修撰家譜的恰當時機。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