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民為《江漢馬氏伏波堂門房支譜》贈序《江漢馬氏 世馬楷模》
江漢馬氏 世馬楷模
發佈時間:2017年10月19日11點49分
世界中華文化研究會總會秘書長、邯鄲馬氏聯誼會副會長、《紫山》雜誌主編、《馬氏之歌》詞作者、著名荀子研究學者馬新民教授為《江漢馬氏統譜伏波堂門房支譜》贈序:
江漢馬氏世馬楷模
江漢馬氏,源遠流長。
江漢馬氏是中華馬氏的優秀分支,江漢馬氏是世界馬氏的優秀楷模。
流覽新編《江漢馬氏統譜伏波堂門房支譜》,窺一斑可見全豹,張本繼末,源流清晰,匠心獨具,厚重大氣。前言、凡例,族名、族徽、會徽、會旗、會歌,名人論譜、名家墨寶、賀贊贈序,先祖像贊、陵園墓地、分佈地圖……條理分明,重點突出;源流篇,世系篇,文化篇,人物篇,事件篇,功德篇,資料篇……文圖並茂,資料詳實,仿佛打開了一部江漢馬氏的百科全書,對於我們傳承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弘揚愛家、強國的民族主義精神,有著極其 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細心品讀德芳兄所作萬餘言《江漢馬氏源流序》及句讀文天祥先賢《文信國公贈蒿公序》並解析,資訊量之大,國學功底之厚,古韻白話之妙,令諸位看官沒有理由不去悉心品讀:
“江漢馬氏,荊楚望族,本伯益之苗裔,自南昌而遷此。……
“我族自奢公居邯鄲、而興公徙咸陽、而一通公徙扶風茂陵成歡裏、而燧公居汝州郟城臨汝鄉石臺裏、而翱公遷許州鄢陵、而元勳公家於蘄之黃梅西鄉,而朗公家饒州、而饒公居樂邑下陽裏南岸之才四店、而興尚公遷豐城,直至英公遷南昌府南昌縣洗馬池。……我族於洗馬池、鐵柱宮(亦有稱鐵樹宮,後更名萬壽宮,原址今為南昌二十一中)周邊之馬家園、馬家巷、馬家池、吉水倉、筷子巷一帶,居裏相連、煙火相照,澤衍宗藩、祚隆門蔭,已成南昌儼然巨族。而洗馬池與鐵柱宮,既為昌城之歷史地標,又為我豫章列祖發祥之地,亦為江漢馬氏肇基之源也。……
“元朝英宗末年,或因南坡之變,重掌朝權之蒙古貴族,全力清除漢人官籍,南昌馬氏仕於成、英兩朝之顯宦舜梧、舜桐、仕龍諸公,皆在株連之列,其子、侄洪一、洪二、洪海、貴公等兄弟數人,為躲災避禍,離昌城,辭豫章,各奔異鄉。或漫遊荊楚,而落籍江漢,或輾轉遷徙,而卜居江漢,或有後世子孫,返裏省親,引來同宗兄弟子侄,遷居江漢,亦有明初江西填湖廣時,由官府經瓦屑壩、筷子巷移民集散點強遷江漢者,進而形成江漢馬氏各大宗支,分流於長江之濱,漢水兩岸。……江漢馬氏,於此沃土,薪火傳承,生生不息,至今人丁興旺,基業昌盛,舉族已達數萬之眾,星羅密佈於江漢百餘鄉、鎮、場、辦及周邊省、市,以涓涓清流,滋潤於漢水兩岸、長江之濱也。”
德芳兄博學多識,以此可見。本世紀初,博客熱,有幸在新浪博客中得見“天龍地馬”博主,發佈諸多有關馬氏的文章,受益匪淺。逐漸知道“天龍地馬”乃同宗德芳兄,曾為北滿特鋼職大校長,後歸故里湖北省仙桃市,任電大校長十年。退休後,筆耕不輟,餘熱生輝,熱心馬氏活動,成績斐然。仰慕之情油然而生,互有留言往來。2011年在臺灣參加第七屆世馬大會,得以初見,雖是匆匆,但彼此留下深刻美好印象。德芳兄高高的個子,慈祥的面容,和藹可親,全無數年校長的官氣,讓人很樂意接近。而後,雖與德芳兄見面不多,但彼此關注牽掛,宗誼綿綿。
每每和海內外馬氏談到世界馬氏開展活動情況,無不感佩江漢馬氏組織規範、有聲有色,不僅各項活動豐富扎實、參者受益,更有編修續譜功德無量、流芳百世。
江漢馬氏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如,堅持開展“誦經典、建祠堂、修宗譜、興善事”系列活動,堅持編輯《江漢馬氏通訊》,碩果累累,在海內外馬氏心目中有著很高的地位。更有一部百科全書一樣的《江漢馬氏統譜伏波堂門房支譜》即將付梓問世,當然得力於江漢馬氏領導的組織有方、團結合作,更有年尊輩長、德高望重的之杏公等江漢馬氏眾多宗親的無私奉獻、齊心協力。至此,我十分樂意將《江漢馬氏統譜伏波堂門房支譜》的開篇佳對,作為這篇小序的壓軸,與諸位讀者分享:
馬服君、新息侯、北平王、雲麾祖,德配昊天遺澤厚;
燕趙骨、三秦血、中州魂、豫章魄,義同滄海衍宗傑。
《馬氏之歌》詞作者、邯鄲馬新民敬撰
2017年10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