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馬氏新聞 来源: 作者:李晓岑 编辑:陌归 更新日期:2018-7-17 阅读次数:1064


長者風度 學人風範 ——回憶我與馬曜先生的交往




     2018年6月的一天,接到馬曜先生侄子馬榮邦先生打來的電話,告訴我在中共雲南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要隆重舉辦紀念馬曜先生的大會,屆時請我一定參加,並說我與馬老交往較多,希望寫點關於馬老的文字。這讓我很意外,也非常感動,作為深受馬老影響的晚輩,我心裏一直想念敬愛的馬曜先生,這位雲南的世紀學人是20世紀白族最了不起的知識份子之一。

    我最早是在1988年夏天到雲南民族學院拜訪馬曜先生。當時我是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生,研究的題目有雲南青銅器和雲南回族天文學家馬德新等,假期回雲南收集材料,很自然就去找馬老這樣的雲南民族學專家。當時馬老已年近80歲,他熱情接待了我,向我推薦了民族考古學家汪寧生、回族研究專家馬維良等人。

    1990年後我回到雲南,與馬曜先生見面的機會多了起來。1993年後,我家主要住在雲南大學東一院,離馬老住的民院家屬區很近,我晚上常常去陪他散步,一起散步的還有雲南民族學院的幾位老師,如物理學家王志符先生和文史專家蔡川右先生等,王先生是80年代初風行全國的《普通物理學》(發行達350萬冊)的主要作者之一,我讀本科時用過此書作為教材,王先生1988年會見過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所以我對王先生多了一份親近。我們陪著馬老常常在雲南民院的家屬區走上幾圈,幾位先生的話都不多,馬老則比較健談。馬老的視野開闊而宏大,有極強的社會責任感,他的談話常常讓人深受啟發,這是我受教育的極好機會。

    早在民國時期,馬曜先生就是我岳父朱宜初先生的老師,朱先生1947年進雲南大學文史系學習,馬老正好是國文老師。1990年代,在昆明民國老學生並不多,由於這一層關係,我們兩家就顯得更為親近。朱先生和岳母對馬老都很尊崇,常說馬老有恢宏的氣度。約2000年時,岳父生病住院,馬老專門到雲大醫院看了朱先生,朱先生非常高興地說:“馬老師來看我了嘛。”後來馬老也對我說,前幾天我到雲大醫院看你岳父了,我比他大14歲,但他的身體不如我呀。馬老在西南聯大時還修過陳寅恪先生的課,可認為是陳的學生,我借機問馬老,陳寅恪先生自己對“恪”字的發音,馬老明確地說讀“quo”,認為應是陳先生的家鄉方音。

    馬曜先生歷來以愛才聞名,我工作的雲南省社會科學院,1980年代以前叫雲南省歷史研究所,集中了一批社科人才。1970年代末,馬先生任雲南民族學院院長時,就幾乎一鍋端地把人才挖到了民院,有汪寧生、王叔武、宋恩常、黃惠焜等民族學和文史大家,集中了當時雲嶺的優秀社科人員,一時風光超過著名的雲南大學。雲大副校長、著名學者林超民先生說過,雲南民族學院的社科人才很長時期內對雲南大學形成很大的壓力。王志符先生是馬老50多年的好朋友,一生坎坷,1978年被馬老從大連理工大學引進到雲南民院,組建了理科專業。馬曜先生用人不拘一格,不管他是否右派、何種歷史問題或階級成分,唯才是舉,當時雲南社會上有評論:“馬曜當院長,盡是用牛鬼蛇神!”汪寧生先生和王叔武先生都是學問極好、也多少有些名士派風格的著名學者,但談到馬曜先生,汪先生必敬稱馬老,王先生必敬稱馬公,可見他們對馬老的敬重。對張錫祿先生這樣自學成才的後輩,馬老還專門寫文章推介,現在張先生已是研究白族的代表性學者,對趙寅松等白族學者,馬老也很關心。我的好朋友侯沖很有才,我向馬老介紹後,引起他對侯沖成果的關注。一次在馬老家,雲南民族學院的一位主要領導報怨汪寧生先生有時對校領導不太恭敬,馬老立即告誡他:汪寧生是有貢獻的專家,一定要用人所長。

    1996年,我寫的《白族的科學與文明》申請雲南省社科聯的出版資助,兩位研究白族的重要專家馬曜先生和王叔武先生正巧是評審人,馬老得以完整審讀了該書,我去看他時,他告訴我此事:“你書中寫的內容,已經超出了我們對雲南民族史材料的掌握範圍,文筆也不錯。”並指導我在第一章中加入白族古代地理分佈一節。以後出版時,當我請他為此書寫個序時,他很高興就同意了,寫得非常生動,這序在他寫的《自傳》中提到過,顯然是他比較看重的文章。

    馬曜先生一直到90多歲還自己動手寫作,文筆優美,觀點鮮明。馬老和我合作寫了《雲南》一書,這在我的學術生涯中是很榮幸的事。此書是為迎接1999年世博會在昆明召開而編寫的,雲南民院校方很重視。書中的正文主要由馬老寫,我幫馬老查了一些資料和數據,也參與了正文的少部分寫作,並執筆寫作了該書附錄《雲南科學技術史概述》的長文。馬老最早的意圖是要把該文放入他主編的《雲南簡史》各章中,以彌補該書中幾乎沒有科技史內容的遺憾,所以《雲南科學技術史概述》章節的劃分與《雲南簡史》完全相同,但由於技術上的原因沒有放進去。以後出版《雲南》一書,就先把它收入其中。該書出版時,馬老說他沒有用雲南民院的錢出過書,此書他就不署名了,我聽後表態,既然馬老不願署名,我當然也不能署名,所以該書出版只用了“雲南民族學院編”的名義。但何昌邑先生在將該書翻譯成英文時,還是注出作者是馬曜和李曉岑。何先生笑著說,抓此書出版工作的學校黨委書記看不出中文版本和英文版本的不同。為出版此書,我和楊國才教授在馬老和編輯易山老先生之間做了不少聯絡工作。以後根據《概述》的框架,我寫出了《雲南科學技術簡史》一書,作為《雲南簡史》的補充讀物。




     晚年的馬老,由於年歲近90高齡了,身體已不方便,有些學術上打下手的瑣事,也不得不靠我這樣的晚輩幫他老人家做。馬老並沒有專門的學術助手,晚年他已不能事事躬親,有的文稿是我幫他老人家校對的。《大理地區歷代大事年表》這樣的細活則交給我幫他做,花了約一星期的時間做完,我注意加入了一些科技史的成果,並悄悄把馬老的事蹟也加入該《大事年表》中。他文章中涉及到的一些考古資料,也常常由我幫著查閱資料進行修訂。在與馬老有較多交往的後輩學人中,我可能是年齡最小的一位。

    馬曜先生博大精深的學術不是我這裏幾句話就能評價的。1970年代出版的《雲南各族古代史略》是雲南第一部古代通史,是研究雲南最基礎而資料又非常翔實的歷史著作,雲南的史學工作者大都是從閱讀這本書進入雲南史研究領域的。《雲南簡史》是他主編的面向大眾的讀物,體現了他研究雲南各民族的學術思想,儘管《雲南通史》已出版,但《簡史》不簡,從文字和內容都堪稱目前最好的一部雲南史。他最重要的著作是《西雙版納份地制與西周井田制的比較研究》,是以民族調查成果研究古代歷史的典範。他寫的有些論文水準極高,如發表於1981年的《雲南二十幾個少數民族的源和流》堪稱20世紀80年代雲南最重要的民族史論文之一。張增祺先生對我說過,馬先生的《白族異源同流說》一文功力極深,他十分推崇。我認為馬老最大的特點是學問中帶有強烈的現實感,如1975年《思想戰線》上發表馬曜先生的《 莊蹻起義和開滇的歷史功績》一文,引起了雲南歷史學界的一場大討論。1975年《歷史研究》全文轉載馬曜先生的《論諸葛亮安定南中》,則提供瞭解決“文革”後期雲南由於派性鬥爭影響安定局面的一個歷史案例。馬老提出的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直過論”(在民族地區不劃分階級、不重分土地,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更是對雲南民族發展有深遠影響的觀點,是學術研究影響社會現實的一個光輝範例。

    馬曜先生很有才華,他的詩寫得極美,如《茈碧湖賦》長詩,就在雲南詩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季羨林先生十分推重這首長詩。馬老說,我1948年後不再寫詩,現在與詩歌界也沒有任何往來,他開玩笑說:“不跟他們玩了。”但我的一位親戚的詩馬老看後,非常高興地讚揚道:看了他的詩,寫得非常之好,我一定要寫個評語。後來馬老的評語寫成了一首詩,對1948年後不再寫詩馬老來說,算是破例了,馬老用毛筆字寫成魏碑體的條幅,並蓋上他的那枚由聞一多先生篆刻的圖章。

    馬曜先生待人很寬容,但有鮮明的事非觀,對社會發展非常關心,常常把自己的思考置於祖國發展的命運之中,90歲的高齡對社會的看法都可謂洞若觀火。他在關鍵時刻總是以祖國和人民為重,毫無妥協的餘地,甚至把自己的安危置於度外,學術界的人都知道他在多個特殊時期的表現。他與白族張旭先生關鍵時刻為民請願的經歷有某種相像之處,他們是有極高修養的學人,不愧是我們白族最優秀的知識份子,堪稱白族的脊樑!

    由於與馬老有很深的淵源,我們全家常常一起去看望馬老,這是全家人非常高興的事。朱霞研究方向是古代鹽業,馬老對此很感興趣,說他家世居洱源縣的喬後旁,是世代煮鹽的人家,他小時期就煮過鹽。2001年我們全家去北京,由於王希季院士與我是同村(大理上末),本科又都是學火箭,馬老寫信給王院士,要王院士多加關照,我在北京去看了王老幾次。大約2002年,我們假期回到昆明,聽說馬老摔斷腿住在附二院,我和朱霞等一起去醫院看了馬老,見老人在病床上不能起來,大家很傷心,但馬老的女兒是著名骨科專家,又讓大家稍感安慰。這次摔傷使馬老元氣大傷,一直被視為健康老人典範的馬老此後很快衰老下去。2006年2月,馬老以96歲高齡辭世。

    由於馬曜先生對我的影響,我對雲南民大也深有感情。現在回到雲南民族大學,看到校園中有命名為馬曜的路,學校設有聲譽崇高的馬曜講席,都讓人感到無比親切。敬愛的馬曜先生,您永遠活在雲南民大的校園中,活在我們的心目中。

               

                                                          南京資訊工程大學,科技史研究院

                                                                  ——李曉岑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