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当代精英 来源: 作者:馬雄光 編輯:馬松林 更新日期:2019-1-7 阅读次数:923


生命顛簸成就歷史巨人


作者/馬雄光


   研究馬援的歷史,後人通常關注他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功勳卓著、光鮮亮麗的一面。即使感到他成長過程的諸多無奈,也因其歷史的光芒四射而對其無奈的一面忽略不計。然而,馬援的無奈又何嘗不是他得以成為歷史巨人的堅實根基。

  馬援的先祖自趙奢馬服君起五六代均為朝廷高官,到了馬援的高祖父馬通一代出現拐點,馬通因為兄長謀逆而被連累誅殺,此後幾代人籠罩在“家庭出身不好”的陰影裏,鬱鬱不得志,這種窘迫猶如大山壓迫喘不過氣。這是馬援的出身局限。

  馬援自幼有遠大的志向,其兄長為之驚奇。可惜十二歲痛失父母成為孤兒,為大哥馬況收養,雖然長兄如父,終因寄人籬下的心境而缺乏歸屬感。馬況送馬援到名師滿昌門下學習,卻因不接受老師的教學方式而被視為異類,備受同學親友詬病。這是輿論制約。

  馬援二十歲,他得知同鄉的朱勃是個天才,年僅十二歲就精通文學,可以朗誦佶屈聱牙的《尚書》、《詩經》,而自己的學業並無明顯進展,得不到公眾認可,他不由自慚形穢。這造成了馬援的自我懷疑。

  而後的二十年裏,馬援經歷了許許多多的挫折。他因憐憫之心私放死囚,為躲避通緝逃亡北地,在苦寒之地遊蕩放牧,懷才不遇苦不堪言;在軍閥混戰歲月中幾經波折,委身隴右隗囂,被蜀地公孫述輕視;以“擇君”之願拜見光武劉秀,卻遭遇尷尬——劉秀認可他的能力,卻無法視為心腹,還讓他到上林苑種菜,坐了幾年“冷板凳”。這些都是時代約束。

  馬援經歷了諸多考驗,承受許多壓力,直到建武九年,西元33年,真應了他兄長所說的“大器晚成”,四十七歲的馬援被劉秀正式任用,委任為太中大夫,協助來歙平定涼州。馬援離開蝸居的茅草房,揮舞長槍跨上戰馬,威武雄壯,雄渾壯闊,怎一個霸氣了得。

  從此,馬援如同開了掛兒一般一路拼殺,為劉秀打下大片江山,東征西討,西破羌人,南征交趾。官至伏波將軍,因功封新息侯。各地百姓崇拜馬援如同崇拜戰神,作亂者一聽馬援名號立刻聞風喪膽。他那“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的豪言壯語,他那“凡殖財產,貴其能賑施也,否則守錢虜耳”的豁達慷慨,他那“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的雄渾氣魄,如同一面偉岸鮮活的高大旗幟頂風冒雨巋然不動,在悠悠然的歷史長河岸邊矗立,令天下多少後人心悅誠服五體投地。

  一個將軍,一個英雄,一個巨人,一個歷史的巨人。馬援,正是這樣一個人。

  是什麼成就了馬援?是命運的寵兒,是時勢造英雄,還是當今之世舍我其誰?縱觀馬援的起伏沉浮史,顯然不是。劉秀對馬援是用而不信,馬援死後馬革裹屍還,死無葬身地,無緣雲臺二十八將名錄。命運對他實在不公,以此來論,實際是悲催人生。

  相反,我們或許能夠得到一個驚世駭俗的結論:出身局限、輿論制約、自我懷疑、時代約束,就像命運的緊箍咒,一直磕磕絆絆伴隨馬援一生,這樣他不甘寂寞,絕地求生,奮起拼殺,以實際行動證明他的實力和忠誠!

  古雲: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孟子曰: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馬援在諸多的約束和懷疑中悲壯前行,每一步都踏實穩重,每一次怒吼都落地有聲鏗鏘有力。

  出身局限,讓馬援知道他此生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己真才實學的本領,正如幾位兄長,都是通過嚴於律己、不懈進取才贏得百姓的尊重和推崇。

  輿論制約,讓馬援更加理性評估自己的實力和不足,他不是天才,沒有傲人的頭腦,只能笨鳥先飛,不斷武裝自己,絕不能停歇自己前進的步伐。

  自我懷疑,讓馬援告別固執己見,遠離一意孤行。自我懷疑的終點是自我提升,而不是自我放棄,而是向優秀看齊,揚長避短,彌補不足,強大自我。

  時代約束,讓馬援奮發圖強,在亂世中獨守本性,在混戰中堅持自我。他學會了透過表面看本質,因而他能夠忍辱負重,矢志追尋劉秀,助力開創“光武中興”。獨守本性、堅持自我,也是馬援能夠為歷代皇帝和先哲所推崇,他因而光耀千秋的根本。

  當馬援衝破了諸多的約束與懷疑,他最終成為一代偉人,一個歷史的巨人。

  其實,這些約束和懷疑,在人類的發展史上永遠不會停止,它們永遠約束和質疑著歷史長河中奮勇向前的每一個人。

  那些淌過激流走過坎坷無懼風雨的人最終成為英雄人物受到後人敬仰;那些不堪重擊隨波逐流的人會被歷史淘汰,淹沒在幽深的河水之中。

  感謝馬援生命中所有顛簸無奈的路程,那才是他成為巨人的必由之路。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