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馬通率全家由邯鄲遷茂陵”之謬誤
馬雄光
2020年10月12日淩晨,我將近期讀了多本關於西漢、東漢的書籍後的讀書筆記發到微信朋友圈和世馬總會理事議事微信群,重點分析了一個懸疑多時的問題,就是關於馬何羅、馬通兄弟起意謀殺漢武帝而沒有被株連滅族的的法制背景。
其中引用我尚未完稿的一本書稿中一句話:“其時馬家已由咸陽西遷至茂陵成歡裡居住”。這句話的確與範曄《後漢書.馬援列傳》等記載不符。
《後漢書.馬援列傳》記“馬援字文淵,扶風茂陵人也。其先趙奢為趙將,號曰馬服君,子孫因為氏。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邯鄲徙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侯,坐兄何羅反,被誅,故援再世不顯。”李賢在“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邯鄲徙焉” 下注:“《東觀記》曰‘徙茂陵成歡裡’”。《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也說:“坐何羅反,徙扶風茂陵成歡裡”。概括地說,就是馬通在“武帝時率眾自邯鄲遷徙茂陵成歡裡。”
顯然,我書稿中的表述與《後漢書》《東觀記》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不吻合,自然與多數馬氏宗親所學習的歷史知識不相符,大家難免會提出疑問:“不知由咸陽西遷至茂陵成歡裡出自何處?”
其實,對這個問題, 大約從2017年起,我開始作一些研究和思考,我的結論是:《後漢書》等史書記載肯定有誤,而我推定“馬家由咸陽西遷至茂陵成歡裡”符合歷史邏輯。
先就秦漢時期的遷徙做個分析。秦漢時期有過三次大的遷徙:一是西元前222年,秦始皇掃除六國之後,遷徙山東諸國的豪富到京城咸陽,以便監控防止滋事,這次遷徙有馬氏得姓始祖馬服君趙奢的孫子武安侯趙興(馬氏三世,趙興從祖父趙奢封號“馬服君”改取姓馬)一族。二是西元前199年,漢高祖劉邦下令將六國共十萬余貴族和豪強遷徙至帝都關中周圍,以加強管理統治。三是西元前127年,漢武帝頒佈了《遷茂陵令》,命令凡是財富在300萬錢以上的巨富豪門,一律遷徙到京城附近的茂陵。三次遷徙之間分別相隔23年、72年。
西元前91年,漢武帝任內發生“巫蠱之禍“,馬通(馬氏七世)參與平叛太子,因功被封重合侯。西元前88年,漢武帝自知冤枉太子,悔恨交加,誅殺了挑起事端的江充,馬何羅因與江充關係密切,擔心受牽被誅,與弟弟馬通、馬安成合謀刺殺漢武帝,均被處死。從時間上看,從馬興遷徙咸陽,到馬通被封重合侯,時間相隔131年。
由馬興遷徙咸陽後約十三年,西元前207年,秦朝滅亡。西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漢朝,定都長安。由馬興到馬通,經過馬嵩(四世,無職務記載,應是處在改朝換代,一時沒有著落)、馬述(五世,漢太中大夫,封平通侯)、馬權(六世,甯東將軍)。這可知,馬述、馬權正是西漢時期官運亨通的京官權貴,到了馬通當屬於“官二代“,漸成高官順理成章。
現在回頭來看《後漢書》有關記載“武帝時重合侯馬通率全家由邯鄲遷至茂陵成歡裡“,可知邏輯上說不通。理由如下:
一是,朝廷對豪族的把控,是從秦始皇到漢武帝是一以貫之的政策,不可能讓趙興一族遷徙咸陽後,還允許他們再回邯鄲。
二是,馬興(趙興)至馬通四五代人在130年的時間裡,基本是京官身份,代代相傳,正當官運亨通,需要上班履職,沒有理由回到700公里外的邯鄲生活。就如到了北京當部長了,不會回石家莊上班一樣。
三是,這個記述就有自相矛盾的問題。西元前91年,馬通是因平叛“巫蠱之禍“有功被封重合侯,表明馬通一直在京城做官,約四年後即西元前88年馬通因坐反被誅,又如何“重合侯馬通率全家由邯鄲遷至茂陵成歡裡“?
四是,再從馬通封侯前的職務為“黃門郎”“侍中”表明其一直是皇帝身邊近臣。黃門郎,秦代初置,即給事于宮門之內的郎官,是皇帝近侍之臣。侍中,為宮中直接供皇帝指派的散職,文武大臣加上侍中之類名號可入禁中受事。馬通的大哥馬何羅任侍中僕射,實際就是侍中的主管。正是因這便利,馬何羅、馬通兄弟合謀後可以持刀入武帝臥室行刺。這證明馬通一直在漢武帝身邊工作。
五是,從地理位置看可以理解由咸陽遷茂陵成歡裡的可能性。咸陽原為秦朝國都,西漢則建都長安(今西安)。咸陽距離長安約30公里,家族居住咸陽,對工作沒有影響。馬通因坐反被誅後,兒孫被驅趕出咸陽豪族居住地,往西遷到約80公里外的茂陵成歡裡(今楊陵畢公村),“故援再世不顯”,卻是可以理解的。
六是,歷史記載往往是後人回憶整理,與事實有所出入,在所難免。如《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中曰:“坐何羅反,徙扶風茂陵成歡裡”。這句話也是矛盾的。難道“坐何羅反“後,再遷徙?實際坐反的結果是,馬何羅、馬通、馬安成三兄弟被斬殺於市,“坐何羅反”後,馬通已成鬼魂,如何“徙扶風茂陵成歡裡”?顯然錯誤。
七是,歷史學專家對此有過質疑。揚州大學歷史系曹金華教授所著《後漢書稽疑》(中華書局出版)一書,關於《馬援列傳》校訂條目77條引注點評9800多字。其中在“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邯鄲徙焉。” 曹教授校點如下:章懷注:"《東觀記》曰'徙茂陵成歡裡‘” 餘按: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馬氏早在秦滅趙時已徙咸陽,及武帝時重合候馬通兄何羅反,方徙通于茂陵成歡裡。而本傳謂“武帝時,以吏二千石自邯鄲焉。曾祖父通,以功封重合候,坐兄何羅反,被誅,故援再世不顯”,皆與《世系》所載不同。”另從曹金華著《後漢書稽疑》的起因,也是有感於《後漢書》“先天不足、訛誤頗多”而作,故對史書表述不清之處,需要甄別考證。
以上結論,應是做了較多研究思考後形成的。對先祖事不可妄議戲說,這是規矩。兩年前就想好好研究和整理,但也擔心論證不充分,便未動筆。現在就勢整理,以抛磚引玉,請教大家。
2020年10月1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