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馬鶴淩先生
邯鄲馬氏聯誼會會長 馬孟武
摘自 《紫山》2008年 第3期
2005年清明時節,春光明媚,萬物復蘇,古城邯鄲迎來一批尊貴的客人,他們是臺灣馬氏宗親代表團和馬來西亞馬氏宗親代表團。中華馬姓的祖源地在邯鄲,世界馬氏宗親的根在邯鄲,他們是來邯鄲尋根祭祖的。上述兩個代表團分別由臺灣和馬來西亞出發,為了共同來邯祭祖,到達大陸之後,便會合在一起,臨時組成一個代表團,由臺灣馬鶴淩先生任團長,馬來西亞拿督馬振全局紳任副團長。在邯期間的一切活動,全由馬鶴淩先生主導。為了接待好這個規格頗高、規模較大的代表團,邯鄲相應地組成了馬氏陪祭團,我任團長,對代表團的祭祀活動全程陪祭。因此,有機會和馬老多有接觸。
馬氏邯鄲祭祖,引發全城轟動。新聞媒體競相報導,城鄉民眾街談巷議,一時成為輿論中心。其中的焦點人物便是馬鶴淩先生。
馬鶴淩先生之所以成為關注的焦點,首先是馬老本人是國民黨的資深黨員,上個世紀,曾任國民黨中央紀律考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退休後,又任世界華人和平建設協會創會主席。他的兒子馬英九先生,時任臺北市市長。
馬老來邯時已86歲高齡,但他神采奕奕,步履穩健,謙遜健談,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者。馬老對宗親活動非常熱心,且全心關注。4月3日晚飯後,我到馬老房間進行禮節性拜見,並將邯鄲馬氏文化研究會辦的《紫山》雜誌創刊號贈與馬老。這天,代表團是乘火車中午到達邯鄲的,下午參加市委、市政府領導同志會見,接著出席歡迎晚宴。在半天時間內參加完一系列緊張活動後,加之旅途勞頓,我怕馬老過於疲勞,在寒暄幾句後就準備離開,好讓老人家早點休息。但出乎我的意料,馬老又非常熱情地招呼我坐到他的身旁,一直聊到11點方才告辭。第二天早晨,我到房間請馬老用早餐,馬老早已洗漱完畢,在沙發上休息。我一進門馬老就告訴我: “昨夜你給我的《紫山》雜誌編印的很好,你走後,我一直看到午夜兩點,直到全部看完。”一位耄耋老者,對一本普通的宗親雜誌,竟有如此濃厚的興趣,其旺盛的精力,也實在令我驚歎!
馬老為人謙和,我們竟一見如故。在閒聊中,老人家告訴我,他有嚴重的心臟病,醫生勸他儘量減少外出活動,更不要乘坐飛機。但為了馬氏宗親活動,他還是飛來飛去。聊起了馬老的身世,他告訴我,他的祖父早年去世,父親幼孤失學,三十歲以後靠經商和創辦工業致富,只數年時間,便成為全鄉首富和湘江沿岸的著名企業家。其父親發家之後,念念不忘幼年貧困和失學之痛,不僅大疏其財周濟貧困,還廣為修橋、鋪路和祀祖善產,力勸世人讀書為善。將“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作為家訓,遺教子孫。馬老本人也是七歲喪父,由母親扶孤成人。但他自幼受父親家教遺訓的薰陶,印象深刻,終生銘記,不僅本人謹遵父訓,刻苦讀書,並用這一家訓諄諄教導子女,所以他的5個子女都能學有成就,事業輝煌。馬老非常驕傲地告訴我,他這一生最滿意的一件事,就是培養教育了英九這麼個好兒子。在兒子英九六、七歲時,就把祖訓傳教給他。英九自幼聰穎,且能遵從祖訓,勤奮好學,直至獲得美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在馬利蘭大學為他出版博士論文時,他在首頁標明“將這本書作為父親對他傳授‘黃金非寶書為寶,萬事皆空善不空’家訓的紀念”。馬老對英九能自己把20多年前傳教予他的家訓銘記並如此重視,尤為滿意。之後,英九先生回到臺灣,作了蔣經國先生的英文秘書,蔣經國贊許馬英九“是沒有缺點的青年”。英九先生在臺灣長期從政,臺灣媒體對英九先生的評價是“青年楷模”, “無缺點政治人物”。馬老對兒子言傳身教的方法和“亦師亦友”的父子關係,讓馬英九先生受益終生。表示自己“生生世世願意做父親的兒子”。這就是馬老的成功家教,這就是馬老與英九先生的父子關係!馬老深情地解釋說: “是什麼精神培養形成了我們家的良好家族風範?蓋因儒家學說的長期陶冶、在歷史的長河中養成勤學上進、積德行善、詩書傳家、孝敬父母、愛護子弟之傳統也”。
馬老苦心孤詣研究家教並鍥而不捨地堅持科學家教的目的,是他胸中有一個大目標,這就是:育子成才,報效國家。馬老對國家民族有一份超乎常人的感情,終生關心民瘼國運。他引用西哲赫爾的話:“我唯一的遺憾是,我只有一個生命為我國犧牲”。不知是馬英九先生任臺灣“法務部長”時還是競選臺北市長時,家人意見分歧,有的認為臺灣政治險惡,馬家就他一個兒子,沒有必要去冒這個風險。還是馬老力主參與。並說:“這是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既然是為了國家民族,就不能怕犧牲。岳飛死時才39歲,英九今年42歲了,怕啥!”在父親的支持和鼓勵下,兒子不僅參與了,而且成功了。
馬老堅決反對台獨。主張兩岸為民福祉,保持和平。他對近年來大陸構建和諧社會倍加讚賞。認為大陸開放臺灣農產品准入市場,是很得臺灣民心的明智之舉。馬老告訴我:大陸開放臺灣農產品特別是水果市場後,陳水扁極力宣傳這是大陸的統戰政策,要臺灣農民“不要上當”。農民回答陳水扁說:“如果這就是中共的統戰政策,那我們擁護這個統戰”。
馬老幼讀私塾,熟讀經史,畢業于中央政法學校。他愛好廣泛,詩詞、象棋、玩球、唱戲等,無所不會,無所不精,又練就一手好字。馬老的書法,用筆起止極講法度,點線圓勁厚實,結體緊密勻整,嚴謹中又具靈動之姿。給人以字裏金光,行間玉潤之感。在邯時間雖短,但其書法產生轟動效應,向其求字者圍而不去。
馬老是首次蒞臨邯鄲。對邯鄲市能夠投鉅資修葺如此規模宏大的馬服君墓園和祭祀廣場感到驚喜,對邯鄲人民的熱情好客頗有“賓至如歸”的溫馨感受,對邯鄲市委、市政府的高規格接待和周到服務由衷地感謝,對邯鄲市這座馬氏祖源地古城的現代化建設深為滿意,對代表團在邯期間血濃於水的親情氣氛非常感動。激情所致,詩興勃發,即興賦詩:“跨海尋根萬里行,邯鄲祭祖正清明。亡人追遠還鄉日,欣見仁賢期太平”,隨即書於宣紙為贈邯鄲。馬老是實實在在地把邯鄲當成自己的家鄉了。
馬老蒞邯祭祖是至為虔誠的。在紫山馬服君墓碑之前,馬老雙手捧香過頂,默默祈禱許願,請始祖保佑英九。馬老離邯的前夜,我和市政府秘書長段玉銘先生到房間和馬老話別,將裝有馬服君陵地的一罐“故土”贈與馬老帶回臺灣,馬老對此十分欣喜。稱“始祖陵地的神土是有靈氣的,乃‘地靈人傑也’.她會保佑英九和我們全家的。”臨別,我和馬老相約:邯鄲將申辦第五屆世界馬氏懇親大會。屆時,馬老不僅來邯參加會議,而且要多住些時日,將始祖馬服君趙奢墓園好好進行規劃,倡議世界馬氏共同修建趙奢陵園。然而,在馬老離邯返台半年之後竟不幸駕鶴西歸,2008年邯鄲相會之約成為永久的遺憾,但馬老在始祖墓前鄭重許諾的夙願已成為現實。馬老若九泉有知,當會更加欣慰和驕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