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馬氏文化 来源: 作者: 更新日期:2011-4-28 阅读次数:2095


郴陽馬氏源流序


郴陽馬氏四修族譜編委纂修:馬東升


    郴陽馬氏,林邑望族,始遷祖敬宗公,原籍江西省吉安府泰和縣馬家洲,明洪武二年(西元1969年),任郴州百戶守尉,史稱馬將軍,治所在郴州北湖東大門之馬家坪。明初郴州尚屬南蠻之地,百戶守尉集當時郴州的軍政大權於一身,敬祖公是為郴陽馬氏的始遷祖。明朝崇禎年間,滿人入關,由於戰亂。第十一世儒君擇五蓋山兌岩石山卜居郴縣秀才鄉陽洛寨,現蘇仙區坳上鎮牛坪村馬家組。在馬家組的長雲頭,有一名勝“瓦蓋石”,名山奇石,巧奪天工,是大自然賜與郴陽馬氏的瑰寶。長房遷徙四川,清代每年都有聯繫。四川長房的宗祠建在九裏十八坡上,郴陽馬氏的宗親去四川探望長房或四川長房來郴陽省親,必須知道瓦蓋石和九裏十八坡的典故,陽洛寨的方傑公(字兆華)抗日戰爭時期在陳誠所部任團部文書,一九四0年至一九四三年駐防重慶,曾去長房聯誼省親,但因“文革”連累,至死未敢將重慶長房的位址傳承下來。二房因瘟疫流行從陽洛馬家窩遷至路下,因有二眼泉水,又名泉水井。三房世居陽洛馬家窩,祖屋正廳門牌上書“西席世第”。四房遷徙到現在的竹園裏,古跡有南三坡,北三坡,地形為燕子窩形。

    馬公儒君生年失考,歿於清康熙四十二年八月十三日,葬茉莉嶺虎形,有墓碑,妻李氏,生四子,長子尚忠(遷四川),次子尚學,三子尚惠,四子尚倫,儒公是為郴陽馬氏陽洛寨 始遷祖,次房林公遷至郴縣永豐鄉(現蘇仙區白鹿洞鎮上白水村),後人又再遷至白露塘鎮香山坪村石仙鋪,林公夫婦合葬于白鹿洞鎮孔家洞馬家園,有墓碑為證。

    敬宗先祖歿後葬於北湖傍邊,現郴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綜合樓處,遺憾的是20世紀60年代建第三人民醫院時墓葬俱毀,當時還出土了敬宗先祖的佩身寶劍,“文革”浩劫,也是我們郴陽馬氏的恥辱和千古遺恨!郴州市現仍保存的地名有家坪,南關腦上的馬家堂,裕後街的馬家巷等,彰顯著我們敬宗先祖的豐功偉績,也為林邑之城郴州烙下了歷史的印記!

    郴陽馬氏族譜已曆三修,明正德十三年一修,清嘉靖二十四年二修,末修於民國十三年,至今已近百年未續,文革浩劫,族譜被焚,僅剩蟲蛀鼠咬後的只文片字,舊族譜一頁上存“始祖先公字敬宗,泰和縣馬家洲明洪武二年郴州守尉百戶”字樣,字輩目前只知是“尚元承昌有,忠尊良億方,連嘉升大定,華國煥文章”。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郴州永興馬氏續修家乘,與郴陽馬氏多有聯繫,然合修未果。

    新紀零五年,湖南省馬氏宗親聯誼會成立,郴陽馬氏白連先生參加了湘譚籌建會議,白連先生和尊滿先生還參加了永興馬氏的兩次會議。二00九年底,茶陵雲陽馬氏家廟重光,郴陽馬氏派了六位代表參加,會議期間大家一致同意續修郴陽馬氏族譜,二0一0年清明後,尊滿白連等四房代表驅車前往江西永新,泰和尋根,馬家洲雖有一戶馬姓,是從興國遷來,其他沒有任何線索,永新溪岡馬氏字輩排行也是五字排行,全國馬姓五字排行的僅有數支,永新與泰和在宋末才分縣而治,因此郴陽馬氏與溪岡馬氏的淵源頗深,究竟如何,我們只有期待以後新的歷史發現。

    四修族譜編委會同仁一致認為,我們雖然失去了老的族譜,雖然我們目前人丁暫時單簿,但我們不攀附,重新開始,先祖敬宗公尚能開發蠻夷,我們後輩只有發奮圖強,自強不息,團結努力,再鑄輝煌!是為序!

    附:馬東升:湖南省郴州市農科所留學日本的農業專家。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