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馬氏文化 来源: 作者: 更新日期:2012-4-20 阅读次数:5488


紀念“一日君”馬鐸中狀元600周年


馬傳鉦 撰文     馬千雲及馬傳鉦  攝影


     話說明朝永樂十年(1412年),福建長樂縣出了兩件大事。一是鄭和(原名馬和,馬三寶)第四次下西洋(注1),240多艘船待港候風時,為酬謝“海神天妃保佑”,奏請明成祖恩准,在長樂南山塔東面的三峰寺旁,造一座雄偉壯觀的“天妃宮”。翌年,鄭和偕通譯馬歡,率27670多人由此出海。二是馬鐸中壬辰科狀元,“代駕郊天”,穿上龍袍,稱為“一日君”。

    今又適逢壬辰龍年,恰是“一日君”馬鐸中狀元600周年。本人是馬鐸的同宗後人。竊以為今日重溫宗族歷史,緬懷先祖遺德,就是最好的紀念。

    馬鐸(1368—1423),字彥聲,號梅岩,長樂縣嶺前村人,原名馬樂。因其父晚年得子,喜出望外,故取名為“樂”。

    馬樂童年,父親早逝,家道中落,母子相依。他到8歲還無法上學,只能替人放羊。每每路過私塾,就趴在窗口旁聽。久而久之,能熟誦《詩經》,《中庸》,《大學》等。

    塾師歎其才秀人微,有心免費資助他讀書。直到13歲那年,馬樂文若春華,思若湧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中了秀才。從此,他躊躇滿志,決心走仕途之路。

    想不到參加鄉試,馬樂竟名落孫山,而同鄉一個不學無術的財主之子,卻高中第三名。這次考場舞弊案引起考生轟動,主考官高壓平息,還揚言要清算鬧學潮的秀才。馬樂首當其衝,上書揭發,結果得罪內閣大學士,從此結下孽緣。 佞臣還擔心他的才能將來會在自己之上,於是特別交代以後的主考官,每逢鄉試,遇“馬”就刷。

    鴻鵠高翔的馬樂,仕途坎坷,連科不第。21歲那年,鄉試又一次落榜。在回家的路上,他懷冤抱屈想輕生。正要投河時,忽見有人落水,頓時忘了自己是尋死的,立馬跳入水中,拼盡全力救起不慎落水的高若珠小姐,並把她送回家。高老爺感謝他救命之恩,就將女兒許配與馬樂。有了妻子和岳父的支持,馬樂更加發憤讀書。又經多次鄉試,還是被刷,他只能含悲飲泣。

    高若珠深知丈夫的才華,為了他不被埋沒,找表妹夫陳全幫忙。陳全是馬樂東溪精舍同窗,已中榜眼,授翰林院編修。他古道熱腸,力推馬樂以貢生的資格參加會試。永樂九年,岳父與鄉親出資送馬樂進京。他不負眾望,與同邑林志均榜列進士。

    明成祖永樂十年(1412年),馬樂入京參加殿試。殿試考的是對策(馬鐸公狀元卷見注2),為期一天。到交卷時,主考官見馬樂年齡,面貌與永樂帝相似,心中暗暗稱奇,又見對策神來之筆,歎為觀止,就力薦此卷為狀元卷。明成祖親覽試策,稱馬樂“氣象廣大”,欽點為狀元。

    同邑林志,高才博學,年輕氣盛,鄉試,會試均為第一。殿試後自認可獨佔鰲頭,想不到屈居第二。於是,林志不服,與馬樂執爭於廷。

    永樂帝為了調息狀元與榜眼的紛爭,命主考官傳二人上殿。帝見馬樂於己逼肖,心中竊喜。又見林志年少翩翩,也甚是喜歡。帝曰:“朝廷開科取仕,本為廣開言路招賢納才,依理朕欽點狀元,不容異議,然朕不想誤屈賢才,以招天下非議,決定當二位之面,再考一次。朕出兩個上聯,汝二人誰先對出下聯,誰便是真狀元。”

    皇上才識過人,準備先考他倆的文采。剛好手中持一把畫著梅花的白扇,就以扇出題道:“白扇畫梅,日日迎風花不動。”林志一時對不出,急得滿臉通紅。馬樂旗開馬到,對曰:“青鞋繡菊,朝朝踢露蕊難開。”帝甚喜,見林志口不應心,再試他倆的為人。遂指殿外一盆鈴兒草道:“風吹不響鈴兒草。”林志心亂搔首摸耳,馬樂夷然自若,應曰:“雨打無聲鼓子花。”此唱彼和,聲應氣求,若出一軌,妙哉!原來帝的上聯針對兩人爭執而發,隱含凡有真才實學者,應當像鈴兒草那樣,風吹不響,何必自我張揚呢?馬樂用“鼓子花”對“鈴兒草”,表示接受皇上的調解,要像鼓子花那樣,雨打無聲,默默無聞做事,踏踏實實做人。帝大喜過望,連聲贊道:“真狀元之才也,真狀元之才也!”

    帝當場欽點馬樂為壬辰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百官稱賀,林志亦誠服。為了避“樂”之諱,帝賜其名“鐸”。

每年元旦,明朝皇帝按先例須到故鄉南京孝陵致祭和郊祭天地。永樂帝因疾忌風,讓新科狀元代駕郊天。馬鐸穿上龍袍,成為“一日君”。

    馬鐸代駕郊天引起天下轟動,他雖身居高位,卻深深懂得亢龍有悔的道理。於是,上奏皇上,欲還鄉祭祖,成祖准奏。

    馬鐸從京城帶回御賜的“狀元及第,代駕郊天”金匾,永樂帝“聖朝禮樂同三代,翰苑文章第一家”的贈聯和宮廷畫師的“代駕郊天圖”。

    馬鐸上任後,持祿固寵。他治理黃河潰堤,平息邊關戰亂,深得成祖信服。他文能附眾,武能威敵,受到軍民擁戴。他鞠躬盡瘁,卒于任上。

    為了紀念馬鐸,從嶺前村遷到馬厝村的馬鐸後人規定:每年中秋,春節,元宵,將“代駕郊天圖”掛于祖祠,香火供奉,眾民欣賞。

    為了紀念馬鐸,去年在馬厝村建一座馬鐸紀念館。

    為了紀念馬鐸,《海峽都市報》2010年4月5日報導:在“一日君”馬鐸的讀書處,造一釋迦牟尼臥佛石像,長33米,高11.5米。全國自唐朝以來,有五處臥佛巨石像,分別位於四川,甘肅等地,現多處已嚴重風化。唯有此石佛,目前被認定為全國最大,最新,最完美的。

    為了紀念馬鐸,2年前馬來西亞博士後馬千雲飛到長樂,由宗親馬小彪與本人陪同到馬厝村,為“代駕郊天圖”拍照。因圖已有些破損,後經福建省教育廳老廳長馬長冰電腦製作,將金匾,贈聯等與圖融為一體。並在圖的兩側加上自撰對聯:“絳帳授徒,蓮麥石室傳佳話;伏波征戰,漢唐銅柱見功勳。”讓馬鐸一族融入扶風馬氏太祖馬援公之列,讓世界馬氏文化更加繁榮。

    為了紀念馬鐸,本人見鞍思馬,故作文以記之。長樂市政府已將鄭和打造成當地旅遊品牌,旅遊局能否充分利用馬厝村豐富的人文歷史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將其轉化為有效的旅遊資源,連同10位狀元甲冠天下的傳奇,串一條“狀元游”線路,讓狀元的精神,光耀後代。

    附:感謝兄長馬長冰提供《馬鐸公狀元卷》,薛芎整理並審稿。

                                                                       定稿于福州閩江畔煙臺山下

                                                                                   2012年4月1日

(注1):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1405年7月11日,2005年國務院為他600年前的壯舉,將每年的這一天定為“中國航海日”。(注2)馬鐸公狀元卷


























【目前共有 129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