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氏狀元譜
滕州日報社 馬洪鋒
狀元,作為滿腹經綸的精英,一直被人們稱頌和仰慕。從隋煬帝設“進士科”開創科舉制度先河,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次科舉考試,前後歷經1300年。從唐初的首個狀元孫伏伽,到清末的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共產生狀元500余人。加上歷朝歷代的武狀元,總計不過千人。
在這支精英型隊伍中,馬姓的狀元目前能查到的為12人,其中,文狀元6人,武狀元6人。咋看起來,12‰的比例不算高,其實遠高於馬姓與總人口的占比。(注:以概率學推測,馬姓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約為7‰,因而狀元比超出80%。)
筆者作為馬氏後裔,欣喜之餘,茲將輯錄到的有關材料,加以分析考證,提煉詮釋,遂成此文,以饗族人。
孝子狀元--馬適。宋太祖年間狀元,江西九江人。馬適中狀元後,先任翰林院修撰,後任秦州通判(州的一個特殊副職)。趙匡胤直接委派他,掌管一州的兵民、錢谷、戶口、賦役、獄訟,並且賦予他對知州和整個州務情況,有直接向皇帝報告的權力。
其母病故,回家治喪,居家守孝,不再為官。明洪武年間,當地知縣感念300多年前的馬適,建設“明倫堂”,以紀念馬適為首的鄉賢和陶淵明、狄仁傑等人。
剛正不阿的狀元--馬涓。宋哲宗年間狀元,四川南充人。馬涓為官時奸臣蔡京把持朝政,他毅然上書皇帝,指斥蔡京一夥窮奢極欲、誤國害民的罪行,遭到蔡京的打擊報復,被罷官。
他的家鄉南部縣城至今有一條狀元溪和一座狀元橋,狀元溪的山岩上,刻有馬涓手跡“晴霞夕照”幾個大字,筆力雄健,蔚為壯觀。
馬恭回。遼朝末代皇帝天祚帝年間的狀元,余事不詳。
“一日君”狀元--馬鐸。明永樂年間狀元,福建長樂人。原名馬樂,後避諱永樂,受御賜改名為馬鐸。自幼聰穎異常,為文不假思索,下筆即成。他早年作為秀才因成績優異,被選為歲貢生入國子監。他居官有剛直之聲,居家有孝友之名,居世有助人之譽。永樂帝出京巡幸的日子,令馬鐸襄助太子監國。永樂皇帝欲到孝陵祭父和郊祭天地,恰逢身體染疾,於是就讓馬鐸身著龍袍代祭並代駕郊天,隨行重臣全都像陪侍皇上一樣陪侍馬鐸。因而“馬鐸一日君”的故事廣為流傳。 他的家鄉至今流傳著“一母兩狀元”的傳說。馬鐸的母親因是小妾,受到正妻的排擠,再嫁他人生兒育女。沒幾年鐸父和正妻相繼病死,馬鐸被生母家收養,後來與其同母異父的弟弟,相繼中了狀元。
明朝江北的第一位狀元--馬愉。明宣德年間狀元,山東臨朐人。出身于書香門第,自幼聰敏好學,20歲考上秀才,26歲參加鄉試,榮獲山東省舉人第3名,30出頭中狀元。在江南岀才子的明朝,他成為江北的第一位狀元(明清兩朝,山東省共考取狀元10人)。
馬愉先後擔任翰林院修撰、帝師,不久入內閣,參與機務,任禮部右侍郎,再升五宰輔之一。他任會試主考官時,得狀元商輅(明朝唯一連中三元的人)。他發現不少郡縣的糧倉失修和獄中久押不審的犯人多有獄死者,便上奏皇帝。皇帝准奏,督令建倉儲糧,審理冤獄。53歲中風而死,皇帝賜禦葬。有著作8卷,收入《四庫全書》。
曾交白卷的狀元--馬世俊。清順治年間狀元,江蘇溧陽馬家村人。年輕時,已被公認為江南名士。十分自負,每次參加考試,總意欲拿頭名。有一年,他參加鄉試,考題是“淵淵其淵”。因他一心想寫出上佳之文,不敢輕易落筆,冥思苦想大半天,直到日落西山,卷面上竟仍無一字。待監考官來收卷時,無奈之下,半是自嘲半是抒志地寫了打油詩一首:“淵淵其淵實難題,悶煞江南馬世琪;一本白卷交還你,狀元歸去馬如飛。”(注:語出《意解中庸》第三十二章,“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意思是,像敦厚的肉一樣仁慈,像源源不斷的泉水一樣有智慧,胸襟浩大得像天空一樣。)此次受挫後,從此閉門謝客,一心苦讀。數年後他果然不負誓言,以“馬如飛”的速度,直躍龍門。殿試文章侃侃直陳,言詞犀利,特別是“王者應以天下為家”的論點,深得新登基的康熙皇帝賞識,被擢升為一甲一名。
他對仕途極為淡漠,始終未出翰林院。生活十分樸素,窮得連轎也乘不起,上朝時只得騎著頭蹇驢,這幕窮書生趕路的真實場景傳為士林佳話。50歲病故時,他兒子扶柩歸溧,鄉人驚訝地發現,狀元公財物極少,著作卻甚豐,有《十三經匯解》、《李杜詩匯注》等等。
武狀元--馬季龍。陝西扶風人,唐玄宗年間及第,授刺史。
武狀元--馬會伯。寧夏人,清康熙年間及第,授雲貴總督。
武狀元--馬負書。清乾隆元年及第,授陸路提督。
中過探花又中狀元--馬全。山西陽曲人。清乾隆17年武科探花,後因與同僚發生矛盾,被削奪官職,乾隆25年再中武狀元。曾任清宮頭等侍衛,護駕乾隆帝南巡。後任江南提督、甘肅提督、四川提督,在征討金川土司叛亂中,戰死沙場。
武狀元--馬兆瑞。山東臨清人,清乾隆年間及第,授頭等侍衛。
武狀元--馬殿甲。河南鄧州人,清嘉慶年間及第,授廣西提督。 通聯:滕州日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