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馬氏文化 来源: 作者: 更新日期:2014-5-13 阅读次数:1752
  

“抗戰夫妻”的傳奇情緣


  
——紀念馬英九母親秦厚修


     
安徽  馬騏


   驚悉我馬氏英九先生慈母秦厚修女士逝世!!曷勝痛悼!!

  臺媒報導:秦厚修5月2日病逝,享壽93歲。國台辦發去唁電。馬家決定低調,不設靈堂,婉拒花籃、花圈與奠儀。家祭後火化,將骨灰奉安臺北市富德靈骨樓與英九先父馬鶴淩骨灰相伴。值此鳳凰涅槃,天堂相會之際!特將拙著《馬英九家族》(傳記文學)中秦與鶴淩公當年相識、相知、相愛,結為“抗戰夫妻”的傳奇姻緣披露於此。聊抒緬懷之情!

    

  秦厚修女士的故鄉在湖南省寧鄉縣楓木橋鄉雙井村雙鳧鋪。寧鄉位於長沙之西,南鄰湘潭。民國十一年(1922年)農曆十月初一,在秦家深宅大院一幢青磚瓦房前,秦卓焦急地踱來踱去,他的妻子劉夢桃正在分娩。過了好半天,屋裏終於傳出歡呼聲:“生了生了,是個妹子!”秦卓喜出望外,連忙放起了鞭炮。他已經有了一個兒子,正想要個女兒。他給孩子取名厚修,字彤熙。

  秦家是當地的名門望族。秦厚修的爺爺是前清舉人。父親秦卓,字承志,青年時代上過嶽麓書院,考入上海南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鐵道工程系,加入了中國國民黨,娶了家鄉有名的將門閨秀、左宗棠得力助手劉典的侄孫女劉夢桃為妻。抗戰時,秦卓曾在抗日名將宋希濂的12集團軍當過機要處長。

  在這樣的家庭裏長大,秦厚修和兄弟姐妹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除了小弟因時局動盪,只上了中專之外,其他三個都是大學畢業。大哥秦燦石,是山東棉花研究中心的棉花育種專家,第七、八、九屆全國人大代表;三妹秦冰熙,長沙第十中學教師;小弟秦效頗,在內蒙古冶金工業廳有色金屬處工作。

   秦厚修七八歲時,長得美麗端莊。大眼睛,雙眼皮,瓜子臉,紮著兩個小羊角辮子,身材修長,真是人見人愛。父親更是疼愛異常,視為掌上明珠,但卻不溺愛嬌慣,決心把愛女培養成才。親自教她讀書識字,背誦詩詞。1930年把她帶到長沙讀小學,1932年送進了長沙著名的周南女中,就讀於初二(3)班。

  周南中學是革命教育家朱劍凡先生於1905年毀家興學創辦的,是湖南最早的私立女子學校,校名秉《詩經·周南》之義。近百年來,這裏曾走出了徐特立、楊開慧、向警予、蔡暢、帥孟奇、蕭勁光等革命志士和丁玲、秦厚修、朱仲麗(朱劍凡先生的女兒、原中共中央領導人之一的王稼祥夫人)、廖靜文(著名畫家徐悲鴻的夫人)等著名學子。

  中學時代的秦厚修,既有大家閨秀的嫻淑和靦腆,又有新時代女性的活躍天真,聰明伶俐,熱心助人,學習優秀,追求進步,深得老師器重、學友們愛護。她在後來撰寫的《長相憶》的文章中,情深意篤地回憶起當年在周南中學就學時的情景。寫到當年的校長李士元,留養兩撇上翹的八字鬍子,早晚在寢室、教室間巡查,每當同學發現他時,只用手在嘴角上做一個上翹的手勢,大家就乖乖的不頑皮了。國文老師黃厘叔所補充的課外讀物,使大家受益匪淺。歷史老師所編“中國歷史朝代歌”,使她在投考“政大”時,逮個正著,她至今還能背出:“唐虞三代秦,兩漢三國晉……”由於校風嚴謹,住校生不許外出,當年同學們只好在健身房看電影、騎自行車。文章還提到當年大家在操場練球並以極羡慕的心情歡送校隊的高班學姐至上海參加全國運動會;在周南30周年校慶時,她所在班級演出歌舞劇“春王的生日”,上場的有“花王”、“獸王”、“蛙王”、“蛇王”……她在劇中扮演鳥王,頭上載紙鳥頭,背上安紙翅膀,口中吹口哨作鳥鳴聲飄然上場,雖然留了影,嘆惜當時不知去加洗,還惦著校方檔案中是否還保留呢!

  三年後,秦厚修考上省立長沙女中讀高中。畢業後,秦厚修回到寧鄉,在抗日名將張自忠組建的“抗戰民眾軍訓班”學習。結業後,分配到鄉下任實習鄉長,協助處理政務,宣傳抗日,捉拿漢奸。她高挑的個子,明亮的大眼睛,頭髮藏於軍帽中,很像一個英俊的男軍官,借住在寧鄉縣城童家巷子表妹張先怡家。許多人誤認為是張家的女婿。

   1942年,秦厚修從湘西、貴州輾轉來到重慶南溫泉,考入內遷在此的中央政治大學經濟系。正是在校園運動場上,她認識了比她大兩歲、來自湘潭的湖南同鄉、體育明星馬鶴淩。熟悉的鄉音,兼以才貌雙全,使倆人一見鍾情,很快墜入愛河。夕陽映照的建文峰麓,幽靜的花溪河畔,山林間開滿鮮花的小路上,都留下了他倆親密交談的倩影。運動場上,兩人身披霞光,一起跑步晨練英姿,吸引了無數同學豔羨的目光。

  這是秦厚修的初戀。她既興奮,又緊張,便寫信告訴了母親。母親收到信後,三分高興,七分擔心。她一怕馬鶴淩在老家訂過“娃娃親”,有了“原配”;二怕馬家家境不好,委屈女兒。盤算了幾天,她找來娘家侄兒即秦厚修的表哥劉堯明商量,委託他冒充馬鶴淩的同學,去馬家探個究竟。

  劉堯明來到湘潭,幾經打聽,瞭解到馬鶴淩的父親馬立安生前曾在湘潭縣寺門前開了鐵鍋廠、米廠、雜貨鋪。是遠近聞名的企業家,又是一個大好人,遠近聞名的慈善家。馬立安去世後,雖然家道中落,遠遠比不上秦家書香門第的氣派。但是饒有薄產,衣食無憂。最後,他找到了馬立安的遺孀向氏,遷居在衡山東鄉油麻田的家。思子心切的向氏不知就裏,聽說他是馬鶴淩的同學,熱情接待了這位“婚姻偵探”,請人陪他暢飲了幾大碗自家釀造的米酒。酒喝完了,劉堯明也和馬家人成了好朋友,而且把馬鶴淩的底細打聽得一清二楚:身家清白,從無婚配。他回來後成為“雙重間諜”,向秦厚修的母親極力誇讚道:“馬家是戶好人家。”

  秦家父母經過慎重考慮,答應了她們的婚事。此時,秦卓在雲南抗日部隊任職,便寫信寄錢,委託重慶的戰友籌辦女兒的婚事。1944年8月20日,秦厚修和馬鶴淩在重慶舉行了簡樸而熱烈的婚禮。從此,一對戀人成為“抗戰夫妻”,開始了他們幾十年中鶼鰈情深的家庭生活。

  他們新婚燕爾之際,抗戰也到了艱難時期。新婚才兩個月的馬鶴淩就回應校長、國民黨總裁蔣介石“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毅然投筆從戎,報名參加蔣經國領導的“青年救國軍”二0四師擔任訓導員兼教員,後來出任二0五師政工主任。馬鶴淩從此與蔣家父子結下不解之緣。弟弟馬延齡在重慶讀中學,此時也考上空軍。兄弟倆攜手並肩走上抗日前線。

  1945年,大女兒馬以南在重慶出生。當時秦厚修和馬鶴淩剛從政治大學畢業,喜得長女,疼愛不已。昵稱她“BABY(寶貝)”。

  抗戰勝利後,馬鶴淩於1946年夏天從青年軍復員,分派到湖南省訓練團工作。秦厚修也畢業分配工作。只好把繈褓中的馬以南放在湖南寧鄉的外婆家。馬鶴淩陪同妻子回家,拜望岳父岳母。秦卓和妻子劉夢桃才第一次見到女婿。高大帥氣的馬鶴淩很快博得了岳父岳母的喜愛。

  秦厚修與馬鶴淩於1948年派赴臺灣工作。1950年7月13日在香港九龍廣華醫院生馬英九。馬鶴淩對妻子解釋他為寶貝兒子取“英九”為名的含義,說:

  “按我家湘潭湖田馬氏族譜字派‘學尊大人,英才繼起’八個字,我是人字輩,我要生了兒子,他自然就是英字輩。至於‘九’,含義非常之廣,除了有‘九天’、‘九州’等說法外,孔子《論語》中有‘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的話,我極其喜歡並且一直引為座右銘,成為自己終身奮鬥的目標。此外,我也希望他的一生身體健康有‘九如’:即‘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如松柏之茂’。”

  經過馬鶴淩這一番解說,妻子秦厚修也覺得這個“九”字用得好,高興點頭同意了。

  秦厚修與馬鶴淩夫婦一生育有五個子女。馬英九是老四,大姐馬以南以下,是二姐馬乃西,三姐馬冰如,妹妹馬莉君。秦厚修與夫君馬鶴淩繼承馬氏先祖漢代平定交趾郡(今越南)的伏波大將軍馬援嚴於教子、清正廉明的傳統家風,在屢經動盪生活艱辛的年代裏,悉心教育子女,尤其注重陶冶他們的愛國精神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美德,培養子女個個成才。

  馬英九是唯一的男孩,秦厚修在實行嚴格的家庭教育方面一點也不含糊。馬英九少年時,她每天都要給他講解一篇古文。

  有一次,馬英九和妹妹吵架,秦厚修也不責罵他,只吩道:“去把《左傳》拿來。”馬英九捧著書走過來,秦厚修又說:“翻到《鄭伯克段於鄢》,大聲讀出來。”馬英九照辦了。等他讀完,秦厚修才問他:“這篇文章的意思,是說做兄弟的要一心一意;做母子的要相親相愛。家庭如果不和睦,就會影響到國家大事。你明白了嗎?”馬英九聽了,心服口服,記在心裏。

  每天早上6點,她催孩子們起床看書;到了晚上10點,誰再貪玩不睡,她就直接關電閘。她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做家務。家裏的衣服,除了馬鶴淩的西裝是定做的外,其他都是她一針一線親手縫製的。

   馬鶴淩能寫一手漂亮的毛筆字,他要求馬英九也好好練。但如何運筆、用墨、臨帖,卻是秦厚修在指導。久而久之,馬英九的字,習的便是母親鍾愛的“柳體”。

  2005年11月1日馬鶴淩逝世。在秦厚修主持下,全家決定:遵照遺囑,不設公祭,婉拒各界花籃花圈與祭禮。家祭儀式從簡。在灰白色骨灰壇馬鶴淩遺照兩旁,刻著由時為中國國民黨主席的馬英九親筆題寫的父親遺言:“化獨漸統,全面振興中國”;“協強扶弱,一起邁向大同”。全家深深鞠躬,誦讀祭文,表示繼承遺志。全程僅20分鐘。卻長久留在世人的記憶中。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