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当代精英 来源: 作者: 更新日期:2015-9-2 阅读次数:3758


央视播出台山籍飞行员的抗战故事:马氏兄弟百次飞越“死亡航线”


上图为马绍基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近期多个媒体上都播放了抗日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和专题片。其中,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在8月7日《华人世界》节目中,就介绍一对祖籍台山市的抗战亲兄弟。

图为马邦基


        纪录片中讲述的这对兄弟,哥哥名叫马邦基,弟弟名叫马绍基。他们祖籍台山市白沙镇,是加拿大的二代华人。二战期间,兄弟俩参加了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军航空队,主要负责物资运输工作。他们飞行的路线是“驼峰航线”从印度的加尔各答翻越喜马拉雅山脉,飞到中国昆明。由于天气变化多端,而且要在丛山峻岭当中穿行,飞机失事比例非常高,因此该航线也被称为“死亡航线”。

图为老年马绍基


       有一次,弟弟马绍基在飞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时候,机身结了厚厚的冰坨,引擎也坏了,失去了控制,只能在2000米左右的高空飞行,但当时喜马拉雅山脉的平均海拔都在6000米以上,根本就飞不过去。那怎么办?他和队友只好将物资扔出去一部分,然后准备随时割断绳索跳伞,等到飞机慢慢下降,机身上的冰融化了一些,飞机才慢慢恢复正常飞行,马绍基这才算逃过一劫。

图为马邦基


       恶劣极端的天气加上敌军的追截,常常让他们兄弟俩徘徊在生死边缘。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在这条航线上分别飞行了420多次和370多次,运送了无数抗战人员和军需物资。

马绍基


       马氏兄弟的父亲马本坤,1890年离开出生地白沙镇飞鹅村,乘船去加拿大淘金。在加拿大定居后,靠着开杂货店来养活妻儿。马邦基和马绍基分别出生于1920年和1922年。马本坤逝世后,他的太太就带同儿女,乘船回台山安葬丈夫。1936年,在中国生活了一年的哥哥马邦基回到加拿大,并于1938年进入美国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航空学院学习,并取得飞行资格。1937年,弟弟马绍基也回到加拿大,在同一间航空学院取得飞行执照。

       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日军在台山打家劫舍、屠杀抢掠,到处生灵涂炭。当时身在国外的马邦基、马绍基得知家乡的情况后,立刻放弃了在国外的工作,申请回到中国。1942年,马邦基在中美合营的“中国航空公司”做飞行员,驾驶运输机飞越“驼峰”航线,并很快获得“中航”最优秀飞行员的荣誉。他驾驶非武装DC-3或C-46 运输机,从印度运载军火、汽油或者钞票到中国,一次次避过日本快速的零式战斗机的攻击。1944年,弟弟马绍基也加入到队伍当中,成为飞越“驼峰航线”的一员。


马邦基与妹妹


       因为挂念困在故乡的母亲和妹妹,1944年2月,哥哥马邦基决定回乡寻找她们。他先坐飞机从广西桂林到柳州,然后坐火车、坐船到广东江门。他花钱请了两个人带路回飞鹅村。一路上很危险,有一次,要躺在棺材里,才混过日军的岗哨。

       历经辗转,马邦基终于回到飞鹅村,并找到了母亲和妹妹,但由于母亲身体太虚弱,无法出远门,所以马邦基只带上妹妹离开。根据妹妹飞红晚年的回忆,当时他们为了避过日军不得不走夜路,甚至曾经在妓院匿藏。乘火车去桂林时,由于机车太老了,常常要和旅客们一起推车。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考验,兄妹两才终于坐上了“中航”前往重庆的飞机。

       在短短8个月时间里,马邦基和马绍基分别在“驼峰”航线上飞行了420多次和370多次,运送了无数抗战人员和军需物资。他们因在二战中的功勋,得到崇高的荣誉——亚洲太平洋军功章、美国军功章、二战胜利奖章、驼峰胜利奖章;马邦基是第一批“中航”飞行员,参与印度阿萨姆和中国之间的空运并且立功,1995年又获得美国空军颁授的高级荣誉飞行十字勋章和佩戴总统军团绶带。战争结束后,兄弟两都定居在加拿大,他们的英勇事迹一直在当地广为流传。2005年和2011年,两人先后去世,多家媒体报道他们的传奇一生。




【目前共有 1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