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九”了,心就“近”了!在这里读懂“习马会”
昨天下午三点,举世瞩目的“习马会”在新加坡举行。通过两岸领导人的致辞和之后的发布会,我们看到两人都是从过去谈到未来,既回望历史,不回避历史的伤痛,也对当下的两岸局势予以积极评价,并展望未来。两人用语颇为不同,但殊途同归,似乎预示着虽然两岸66年前走上不同之路,但两岸一家亲、共创美好未来的光明前景是可期的。
细节:马英九致辞长度是习近平的两倍
观察两人的公开发言稿,可以发现,习近平首先致辞,他称呼马英九为“尊敬的马英九先生”,而马英九在致辞的时候则回称“习先生”。马英九致辞的长度(约1400字)差不多是习近平致辞长度(约700字)的两倍。致辞时习近平先发言,而在闭门会谈时,习近平则请马英九先表达看法。
习近平在讲话中谈到两岸23次、同胞10次、和平5次。马英九谈话中提到两岸29次、和平14次、中华民族3次。习近平在闭门会谈中提到四点建议,而马英九在致辞时提出五点建议,这些建议的内容也相当接近。
定位:两人都称会面具有历史意义
对于本次会面的定位,习近平一开始在致辞中就表示这是非常特别的日子,两岸领导人见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历史将会记住今天。马英九对这一会面的定位也差不多,他称这次会面深具历史意义。
过去:马英九讲得简短,习近平更为动情
两岸1949年以来有过一段心酸的历史。对此,两位领导人在致辞时充满感性的语言,令人动容。习近平说,“曾几何时,台海阴云密布,两岸军事对峙,同胞隔海相望,亲人音讯断绝,给无数家庭留下了刻苦铭心的伤痛,甚至是无法弥补的遗憾。”往事已去,来者可追,不能让这种伤痛和遗憾再度上演,这也是两人此次会面的最大意义。
对于过去,马英九则表示在我们背后的是两岸分隔超过一甲子的历史,过去是冲突和对立,现在是和解与对话。
马英九对过往的着墨并不是很多,而习近平则更为感性,更为动情,他提到“我们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海峡隔不断兄弟亲情,挡不住同胞对家乡故土的思念和对家人团聚的渴望”,这体现出大陆方面对台湾的手足情深。
现在:习近平简练,马英九具体
着眼现在,习近平的概括是: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过去七年,台海局势安定祥和,两岸关系成果丰硕,关键词就是和平、安定与祥和,相对比较简练。
相比之下,马英九除了拿数据说话,还称现在是两岸66年来最和平稳定的状态,他说:“这几年,我常常在台湾的大学校园中,看到两岸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运动、一起演奏、一起欢笑的画面。那种自然的水乳交融,往往让我既欣慰,又感动。他们有热情、有创意;但他们没有仇恨,没有包袱;他们能在人生较早的阶段建立友谊,一定可以为两岸永续和平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好好珍惜、扩大这个基础。”
未来:习近平掷地有声,马英九引用古语
在对未来愿景的论述方面,双方的一致性很高,习近平表示:“我们今天(7日)坐在一起,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不得而复失,让两岸同胞继续开创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共享美好的未来。”马英九则引用北宋大儒张横渠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称要一起努力为中华民族开创更和平灿烂的未来。两人的目标和愿景高度一致。习近平在闭门会谈中还掷地有声地表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台湾同胞定然不会缺席。
途径:坚持“九二共识”,坚持中国智慧
习近平和马英九在致辞中都表示,一是要坚持两岸互动的基础:九二共识;二是两岸中国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决好自己的问题。马英九还引用《尚书》中的话:“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来形容知易行难,要用中华文化孕育的智慧来确保互利双赢。
纵观两人的致辞,马英九的讲话更加具体,习近平则更加诉之于情感,这可能也是两岸所面临现实环境的一种反应。因为台湾民众对于未来有一些焦虑感,而大陆民众对未来充满信心,对祖国统一非常渴望。
新闻多看点
马英九称习近平务实
在习马会之后举行的记者会上,马英九谈到两人会面的印象,他认为习近平非常务实、弹性而坦率。马英九在记者会上还称,他和习近平握手的感觉蛮好的,“我们两个都很用力”。
有媒体询问,马英九和习近平握手时为什么要解开西装扣子?马英九笑说,因为手举起来会拉得很紧,没有别的意思。他还表示会谈的气氛很融洽。
可商讨建立两岸热线
至于习马会比较具体的成果,习近平表示设立两岸热线,有助于双方及时沟通,避免误判,处理紧急问题。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可以先建立起来。对货物贸易、两会互设办事机构等问题,双方可以抓紧商谈,争取早日达成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