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君子比德高古玉
中国人爱玉,而且这种喜爱似乎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的人,这是为什么?青铜文化我们有,但是西方民族也有;唯独玉文化是我们独有的,而且从未间断。这一点给中国人很强烈的文化自豪感,所以中国人总觉得玉最能代表自己。每个时代,人们对玉的理解是跟当时的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相匹配的。其实玉的发展跟我们人的发展相同,大概可以分为童年、少年、青年、壮年等几个阶段,相对应的时代就是神玉时代、礼玉时代、德玉时代以及农耕玉时代。
神玉时代,人们对自然界知之甚少,容易对所有自然现象都恐慌。我们今天即便对自然现象知道得很多,在孤立无援的时候,比如旅游进了山,天黑时,一下雨、一打雷,人马上就害怕,总觉得会不会有鬼啊。人在害怕的时候有一个简单的生理反应,就是愿意握住一个东西,从而来缓解紧张情绪。古人认为“美石为玉”,一颗圆润的石头攥在手里,会给人很大的慰藉感,让人觉得心里安定。因此,古人就认为玉石是通灵的,能跟上苍诸神沟通。这个认识很重要,我们今天的语言中还残留着这种痕迹。比如你经常会问“这事儿到底灵不灵啊”,这句话实际上是从我们远古的宗教情绪中来的:这事儿灵不灵啊?能不能给我内心一个解释啊?所以,古人认为玉是可以跟上苍沟通的,这是玉的第一个阶段,即神玉时代。
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玉俗称“高古玉”。高古玉离现在的时间已经非常久远,一般情况下,它的概念比较宽泛,过去是把汉以前的玉统称高古玉,现在也包括两汉时期的玉。
汉代白玉蝉 长5.8厘米观复博物馆藏
汉代玉猪握 长10.9厘米观复博物馆藏
上面这两块玉都非常温润,尽管色泽有差异,但是温润的感觉是非常真切的,会让你觉得心一下就舒服下来,也不觉得热了。这两件东西都是汉代的,而且都与我们的丧葬制度有关,一个是猪,另外一个是蝉,北京土话叫“季鸟”,大众的说法叫“知了”。
那么我们的丧葬制度为什么跟这两件东西有关呢?这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华夏民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对吃很感兴趣,当然游牧民族对吃也很感兴趣,但是农耕民族吃的东西不是种的就是养的。在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圈养猪了,所以猪在很大程度上是财富的象征,家里面有很多头猪就说明这家很有钱,所以“家”字下面就有一个“豕”字,有家就一定要有猪。在当时丧葬制度中,人死了以后手里要握着财富,就要握猪,而且这种猪握出土时一般都是成对的,左右手各执一个。下葬的时候,根据人的等级,所握的猪的工艺质量和等级是不一样的——如果一个人的等级非常高,那么玉质就非常好,材质决定了质量。我们今天也是一样,比如衣服,毛料的就肯定比布的好,布的比化纤的要好,都跟质量有关。这件玉器专业术语叫“握”,就是“握在手里”的意思,一手握一个,表示拥有财富。这种猪握的丧葬习俗从战国到汉代都存在,一直延续到后来的魏晋。
玉蝉是人死后放在嘴里的,术语叫作“唅”,这是会意字,就是“含在口里”的意思。玉唅说的就是它。为什么是蝉?因为古人不像我们今天知道很多科学常识,他们认为蝉生性高洁。大家都知道,蝉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地里长的,钻出地面以后经过脱壳蜕变,长出羽翼;它好像只喝露水,还能发出非常明亮的声响,然后很快就死去,古人认为它一生中不吃东西,只喝露水就可以引吭高歌,不像其他昆虫不停地噬咬树叶什么的,所以认为它生性高洁。在这种认识下,古人就愿意把它含在嘴里。另外,古人认为蝉蜕变成为知了,是可以再生的,所以人死后把它含在嘴里可以重生。
生命的形式有很多种,这种玉蝉、玉猪握都是物质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物质的生命要比人的生命长,我们看到的这些东西都有两千年以上的时间了。我老说人就是历史面前的一个过客,都会从历史面前走过,人的生命都是很短暂的,稍纵即逝。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感觉不到这一点,等你真到了中年、老年,你就知道生命的可贵了。
这对玉猪握是我在香港买的。白玉蝉我买得很早,大概是20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大家不像现在知道这么多有关收藏的知识,也不像现在有这么多喜欢收藏的人,过去没有人有这种概念。我当时看到这东西的时候,很多人还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至少卖我的人并不清楚,认为只是清代一个普通的玉佩,所以卖给我的价钱就很低。后来我还买过很多个,但这个是我碰到最好、最漂亮的玉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