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平凡人,一生不平凡——记谱牒研究学者马云鹿宗长
上海:马汝江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是漂泊游子的心灵港湾,也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早在商代就有雏形。历代先贤留下的这一笔饱经历史沧桑的文化遗产,往往珍藏在于祭祀祠堂里、农家箱底中,大都深藏民间秘不示人。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词人李清照笔下的浙江省金华市,是风雅的人文重地,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气息,这里出土了无数原始文化的遗迹,有着令人惊叹的历史;作为悠久历史的见证,姓氏族谱同样如数家珍。浙江省越国文化研究会理事、浙江省金华市方志谱牒研究会顾问马云鹿宗长三十年来热心研究当地谱牒文化,硕果累累。
马云鹿宗长生于1951年,是浙江金华东阳人;1987年,在杭州只是企业一名普通职工的他开始研究姓氏族谱;1994年,马云鹿宗长由于身体欠佳,离岗退养回到老家东阳市,也开启了他在金华地区研究谱牒之旅。正如列宁所说:“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云鹿宗长就是这样一个平凡人,在平凡的人生中,不懈追求,坚守信念,成就了丰富而又不平凡的的人生,彰显可敬的人格魅力。
马云鹿认为,家谱作为珍贵的人文资料,涉及社会、历史、文化、人口、经济、民俗等多方面内容,对开展学术研究、文化交流,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研究谱牒文化,不仅是繁荣学术、弘扬传统道德文化的需要,也是港澳台胞、海外华人华侨寻根问祖的桥梁和纽带,增强民族凝聚力,还能够促进地方经济、旅游、文化的建设。
云鹿宗长当年在金华地区走村问乡调查家谱的时候,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原单位发放的微薄生活费;为了节省开支,他外出基本上是骑自行车,自带馒头当中餐,一天有时要跑七八个村庄,家乡的热土留下了他一串串坚实的脚印。查阅家谱时,别人不理解,对他经常发生误会;有一次他到东阳千祥一带查阅旧家谱,藏谱人家一口回绝,他软磨硬泡了半天,以诚心感动了对方,终于看到了有缺损的清代家谱。他觉得,每当看到旧家谱时,原来疲惫的身心立即变得精神饱满,这是其他任何东西代替不了的特殊力量与情感。
云鹿宗长长期以来患有眼疾(左眼高度近视,右眼已残),他以前辈勤奋学习、艰苦奋斗、坚持到底的精神为榜样,走村串户,访长寻故,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和探索。风风雨雨多个寒暑,从似懂非懂的门外汉,成为谱牒研究的学者。
马云鹿说过:“当我体弱多病时,经济拮据,受到不理解甚至受到人格侮辱时,为了谱牒文化事业,相信困难会过去,凯歌之声越来越近,在信念的支持下,又投入到繁忙而艰苦的工作中去”。
为了研究、开发、挖掘并传播传统文化遗产,从2001年开始,云鹿宗长一手创办了《东阳谱牒》期刊,到2009年,总共出刊了八期;一开始都是他个人自费的,后来才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一部分拨款。他多次在浙江东阳以及金华地区牵头并主持召开谱牒座谈会;2005年10月,浙江省图书馆召开了“家谱与中国文化:浙江家谱研讨会”,马云鹿多年来热心研究谱牒文化事业的成果广受瞩目。
美国著名女作家海伦·凯勒有一句名言:坚定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们,做出惊人的事业。云鹿宗长先后写出了《东阳家谱漫谈》、《东阳家谱与人物》、《东阳家谱与地名》、《东阳家谱与建筑》、《东阳家谱与旅游》等论文,还编著了《东阳家谱目录》、《扶风茂陵马氏史略》、《马云鹿谱牒研究文选》等专著。其中《马云鹿谱牒研究文选》全书30万字,是国内首部地方谱牒研究的个人专著,引起很大反响,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开国文臣宋濂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送给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大好时光,专心治学。该文多次入选初中课本,后人也推崇文中马生(马君则)刻苦学习的精神。600多年来,马君则真名叫什么,具体是哪个地方人,有什么事迹,一直是东阳地区历史研究者关心的话题。云鹿宗长根据各种东阳茂陵马氏宗谱,多方面考查,论证马君则是马大同公十八世孙马从政,东阳市南马镇下安恬村人,多年来悬而未决的问题终于水落石出。
马云鹿还提出家谱可以佐证某些行业和风俗在古时候的盛况。例如东阳《雅溪卢氏家乘》记:明代卢氏15世孙卢格(1450-1516年)著有《元宵》、《谢人送灯》、《赠谢侯花灯》等诗文,从中可以反映当时的花灯盛况和元宵节玩龙灯的传统风俗。
马云鹿对当前续修家谱的热潮观点独到,他分析这可归纳为经济的稳步发展、宽松的思想氛围和与日俱增的崇祖寻根意识。修谱是重新树立家族观和道德规范的途径,在家族观念淡化的今天,是值得倡导的。他较早提出了“女性入谱”的想法,觉得这样有利于体现男女平等、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时代特色。
面对家谱复兴现象,马云鹿作为有识之士,也提出了自己的担忧:1、提起修家谱,都是白发人多,黑发人少,年长者劲头很足,而年轻人不理解;青年一代家族意识的日渐淡漠,是家谱将遭遇到的真正壁垒。2、由于近年来新修家谱主要经济来源靠族人资助,谁金钱出得多就在谱首刊登全家福或者个人彩照全页,并立事迹写进序文中,以得流芳百世;严格讲,这大都是吹捧之作,影响了家谱的质量。3、有的修谱时间仓促,内容过于简单。有些家谱人物生卒时间差错较大,错别字多、语句不通。有些修谱作者为了攀附,不尊重历史,人物张冠李戴,甚至攀附朝廷高官,内容捕风捉影、牵强附会。
他建议有关部门要适应新时代、新挑战,指导和引导修谱热之风,要提高修谱作者的文化知识水平,克服虚荣心,要严格鉴别、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让新家谱可信、真实、完整,经得起历史考验。
云鹿宗长对谱牒研究的孜孜以求得到了海内外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新闻媒体强烈关注,政府相关部门也充分肯定。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地球科学系终身教授陈桥驿,浙江省三国水浒研究学会会长、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马成生,浙江省图书馆副馆长贾晓东,上海图书馆家谱阅览室主管陈乐民,以及美国、日本、台湾的相关专业研究人员,对云鹿宗长非常赞许。新华社记者余靖静先后两次采访云鹿宗长,2005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古旧家谱发新声》,也有介绍云鹿宗长的研究成果;上海文汇报、中国剪报等媒体也报道过云鹿宗长;他还被当地政府评为文史工作先进个人(2006年)、“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2010年5月,马云鹿专著《马云鹿谱牒研究文选》获得东阳市第一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这些,竟然来自一个流离于体制外的普通群众,可以说是非常罕见的。
云鹿宗长也是中国大陆马氏联谊活动的开拓者和组织者之一,他率先在浙江地区成立了马氏联谊组织;2006年10月负责组团参加了在江西乐平举行的第四届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并被推举为世界马氏联谊总会筹委会委员;次年在湖南湘潭召开的世界马氏联谊总会筹委会会议上,被推举为“世界马氏联谊总会工作守则”起草小组成员。后来也多次参加世界马氏联谊活动。
为了积极宣传第四届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的成果,扩大马氏联谊活动的影响,云鹿宗长在会后专门写了一篇文章:《第四届世界马氏宗亲恳亲大会纪实——江西乐平见闻》,全文7600多字;乐平是马氏先民南迁的主要集居地,也是马氏文化和马氏延脉的主要摇篮之一,云鹿宗长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向世人介绍了“四马会”,介绍了美丽乐平蕴涵悠久的马氏文化。这篇文章在互联网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很多马氏宗亲收藏、转发、交流。“四马会”的热烈氛围和积极成果、乐平马氏宗亲的热情好客、乐平干部群众为“四马会”的无私奉献,以及垂范后世的马廷鸾“四留”格言、影响深远的马端临《文献通考》后来都广为传颂;我想,这里也有云鹿宗长的一份功劳。
最近,在一次马氏联谊会议中,我遇到了世界马氏联谊总会副总会长、江西乐平扶风马氏宗亲联谊会会长马火良宗长,世界马氏联谊总会常务副秘书长兼总会长助理马伟宗长,世界马氏联谊总会副秘书长、广东惠州绛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马贵(继山)宗长,他们对云鹿宗长多年来潜心从事谱牒研究赞不绝口,对云鹿宗长在困难条件下取得的辉煌成果感到由衷钦佩。
十年前,我在湖南湘潭有幸结识了云鹿宗长,我很敬重他的研究成果,也很赞赏他的为人,我们也成了经常联系的朋友,我也多次收到他寄来的研究作品。2013年夏天,我和他都参加了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一次小范围会议,由于我们来回搭乘的是同一车次的火车,回来也一起顺道游览了桂林,近十天的时间我对云鹿宗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我想,云鹿宗长虽然是一名普通职工,但他是中华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承者,从他身上可以折射出普通人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他潜心谱牒研究的治学精神,朴实厚道的思想品德,他为马氏联谊的热忱奉献,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的。现在,由于年龄和身体的原因,云鹿宗长大多在享受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我们很多从事谱牒研究和马氏联谊的新一辈对他了解不多。为此,我特别花上一些时间,弘扬云鹿宗长不平凡的人生故事,也衷心祝愿他身体健康,快乐永远。
云鹿宗长目前定居在杭州西湖附近,我联想起南宋杰出诗人杨万里的诗句,应该是云鹿宗长恰如其分的写照,作为拙作的结尾: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