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传钲宗亲关于太极宗师张三丰的研究成果
请诸位先来看一个镜头。
一位村姑面对围着她的人,把一小撮的茶叶放入口中,咀嚼片刻,取一枚铜钱,让在座的检验真伪后,与茶叶混嚼一分钟右许,人们看到她吐出的茶渣中,有闪闪发光的碎铜片。
你信吗?魔术,雕虫小技!坐在村姑左边的一位女记者,对此不屑一顾地说“也让我试试?”村姑微微一笑,要记者按她刚才的程序,依样而行。
时间过了一分钟,面对众人询问的目光,记者摇摇头,气氛显得尴尬。村姑还是微笑地说“新手上路,慢慢来!”快到两分钟时,美女记者眼冒异彩,从娇嫩的口中,把茶渣轻轻地印在左手上,看到原先的铜钱真的碎了。在座唏嘘不已。
这是在2014年8月26日中午12点,江西卫视洪禹主持的《精典传奇》中播出的镜头。
这茶名叫“碎铜茶”,要说起它的历史,是当地的先辈们将山野采摘来的茶叶,用铜壶煮着喝。后来,煮着煮着,家家户户铜壶的底都莫名其妙地漏了。经检验,这才发现“茶能碎铜”的秘密。
(2007年,“碎铜茶”荣获第七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一等奖,营养等含量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至于茶能碎铜的秘密,福建农林大学的教授们正在破解之中。)
碎铜茶,全国独有,其产地在太极祖师张三丰的故乡——福建省邵武市和平古镇。
图1:邵武碎铜茶
在张三丰修炼的翠云庵寺院中,至今仍保存着元朝时的石柱、石雕等。
在和平镇朝石村通往翠云庵的路上,有一方明朝年间所刻的摩崖石碑,记载着张三丰在山中修炼的事迹。
在和平镇留仙峰上的一间石屋中央,古碑一大半被埋入土中,直到去年九月,才被挖掘整理出来。经过专家鉴定,乃明朝时所刻,上面记载了张三丰在此闭关修炼的文字。
邵武建城1700多年,地处武夷山南麓,也叫南武夷。其夹在大武夷和小武夷(泰宁)之间(两处均成功申遗)。在军事上,此城易守难攻,历史上号称“铁城”。
正是因为邵武古城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给了邵武发展文化的土壤。若说起在宋朝时,出了一位抗金英雄李纲。那就妇孺皆知了。
(靖康初,李纲在朝为尚书右丞,金人入侵时,因主战被谪。南宋高宗即位后,迫于舆论,李纲被重新召回朝,拜为宰相。)
中国的教育史上,北有孔子,南有朱熹。教育家、理学家朱熹寄情于邵武的江山美景,纯朴人文,留下大量的诗词楹联。
在奉祀宋丞相李纲时,朱熹还曾为之撰建祠碑记。
2009年,央视《走遍中国》栏目组,在福建邵武拍摄了专题片《福地仙踪》。节目讲述了太极宗师张三丰在邵武的点点滴滴。(2009年9月27日,央视一套、四套面向世界播出)
2012年9月,中央电视台记者再次到邵武,以更加令人信服的史料,拍摄并播出了《张三丰是邵武人》的专题片
图2:邵武和平镇古城
当下,人们最关心的是,张三丰到底是不是邵武人呢?
要知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是最小的社会单位。族谱是家族的柱石,分开来看,它是一个个家族、一个个人的拓荒史、发展史,记载着每一脉血缘的来龙去脉。无论是在家族历史中,还是在地方历史中,甚至国家历史中,族谱都是重要的撰述根基,是浩浩荡荡的华夏文明之传承。
邵武和平镇坑池村村民张常山,在“文革”破四旧期间,从焚烧古籍的炼炉中,冒险救出清朝光绪八年重修、民国十八年再修的《张氏宗谱》。为张三丰的籍贯和出生地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现在有人说,族谱也可能是造假。那如何确认它的真伪呢?
一、看族谱中“正宗名派”列载字序,因为谱中族人名、宗序排列有序。
在《张氏宗谱》中,如此记载张三丰:“子冲,绍定公长子,生于宋景定甲子五年(公元1264年)”
二、看族谱有否记载涉及田产产权,购置时间、买卖契约、收租金额等。
《张氏宗谱》符合这两项,有史可考,有据可查,可以断定它是真的。
《张氏宗谱》
青年时期的张三丰,在邵武,虽当个小狱吏,但他武功好,为人嫉恶如仇,肝胆正直,故交友如云。那时的邵武,因他而治安环境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不久后,邵武换了一个县尉。此人贪得无厌,强占民田,欺压百姓,弄得民不聊生,引起公愤。
张三丰顺应民众呼声,刀斩县尉首级,案件惊动州府两级衙门,张三丰被迫出逃。
张三丰逃亡途中,有幸遇见火龙真人。经其点化,张三丰成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的文武全才。从此,便行侠仗义,行走江湖。
请诸位再看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镜头:在病榻前,一个垂死的老者眼睛盯着熊熊燃烧的火盆说:“给我烧”。一幅传世名画,被火舌渐渐燃成灰烬,儿孙们屏住呼吸,噤若寒蝉。
原来老者是效仿前人,把生前价值连城的字画,焚为灰烬后带到阴间占为已有。在第二幅名画被投入火盆的瞬间,老者的侄儿吴子文,把它从炉火中抢出,可惜已有数尺被焚毁。
这幅长卷成为长短两截,短的被称作《剩山图》,现收藏在浙江博物馆;长的又名《无用师卷》,现藏在台北故宫。
图5:《剩山图》
图6:《无用师卷》
此画的作者——画家黄公望怎么也没想到,他的一幅《富春山居图》,会有如此坎坷的命运,并且在六百多年后,还会连接海峡两岸的骨肉情。
说起黄公望,是一位父母早逝的陆姓少年,因家贫被浙江商人黄乐收为继子。年老的黄乐看到聪明伶俐的继子曾感叹曰:“黄公望子久矣”,遂改名黄公望。
黄公望本在官府有一官半职,因上司张闾贪腐被查,他也受到牵连入狱。出狱后,竞落得衣食无着。朋友张三丰听到此事,急忙将天资孤高,却怀才不遇的黄公望接到自己的道观住下。这样,呤诗论道也多了一位志同道合的知己。
此后,张三丰经常陪他游玩富春江。
一次,二人出行遇雨,逗留在“望江楼”上,张三丰看到雨中江山如此多娇,劝黄公望为此景作画以寄情。谁料,黄公望为这一情景所作之画,不仅让一个绝尘落魄的文人义士名垂青史,《富春山居图》还成就了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传奇。
张三丰在道观中,一日,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却见梧桐树上栖着一只喜鹊,双眼怒目下视,扬翅抬爪作攻击状。而地上蜷着一条长蛇,蛇头昂起,身体却纹丝不动。蛇鹊相视片刻,喜鹊猛地张开翅膀,朝长蛇扑了下来。蛇头灵巧地一罢,躲过喜鹊袭击,而喜鹊用力过猛,一下冲到地上,蛇却伺机而动,闪电般地向鹊身袭去。喜鹊赶紧跳过一边,随即又飞上树。长蛇仍然蟠踞地面,昂首以待,身体依然岿然不动。
张三丰起初只觉好奇,后来似乎灵光一闪,伏在窗口,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观看这场“蛇鹊争斗”。
白蛇蜿蜒轻身,姿态轻盈,静时如若座钟,稳而有力;攻击时却气势如龙,杀气腾腾。喜鹊来回猛击,振动双翅,竭尽全力,却在茹茹不动的长蛇面前败下阵来。此番以柔克刚的“龙凤斗”给了张三丰极大的启发。他便由此自创了太极拳。从身体的静,到意念的静,以静制动,融中华传统文化于身心灵合一,给了后人极大的财富。
张三丰在修道时,相中了武当山这块风水宝地。当时山上的观舍毁于兵荒马乱,成了一片荒山野岭。张三丰和他的徒弟们在此开荒地、修草庐,传播老子的《道德经》。并对众人说“此山异日必大兴。”
张三丰的修为及道法在民间广为传播,连皇帝都知道了。明洪武二十四年,开国皇帝朱元璋寻访张三丰,谴三山高道使于四方,好不容易在武当山将其寻到,但张三丰始终避而不见。
到了燕王朱棣掌天下时,他想见张三丰的感情比他父亲朱元璋更加强烈。他再三召来幕僚孙碧云,让他务必要寻得张三丰。
行前,朱棣还亲自写了封《御制书》,托孙碧云带给张三丰。信中自称“才质疏庸,德行菲薄”,以“下士”的姿态拜谒“上士”,对张三丰空前敬畏有加。但张三丰依然没有奉诏前往,只是赋诗一首,让十三岁就拜其为师的孙碧云转交给朱棣。
朱棣寻访失败,拿这声名播于天下的世外高人没办法,只好作罢。但出于对他的敬仰之心,命孙碧云为修建武当山的总工程师,以建筑武当,福泽后世。
之后七年,孙碧云征夫三十多万,营建了九宫九观等三十二处宏伟的宫观殿宇。其中,最著名的金殿,又谓金顶,就是一座铜铸的建筑。金顶用了五千两黄金、二十万斤纯铜建造而成。而今,经历了六百年的风霜雨雪,仍然屹立不倒,宏伟如初,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站在金顶远眺,有凌空出世之感。
明永乐史有“北建故宫,南筑武当”之说,足可见张三丰与武当山在当时的地位。
永乐帝还命孙碧云为张三丰建了一座宫殿,并赐名“遇真宫”。殿内还供着仙风道骨、风姿飘逸的张三丰像。自此,张三丰及其修的真道,声名远播,名振海内,逐渐被神化。他的预言“此山异日必大兴矣”也实现了。
永乐帝与洪武帝寻访张三丰的目的,并不全是为了寻长生不老之术,而是为了寻求治国平天下之道。张三丰曾说“儒释道”三教合一,才能和谐天下。在武当山殿阁修成后,永乐帝还想,如此虔诚地拜谒张三丰,想为天下谋得太平,不知哪里还有不周之处?
忽然灵光一动,永乐帝在御案上提笔为其赐名“三丰”。“三丰”是囊括了易经乾坤的智慧。“三”是乾卦阳爻,“丰”字中间以“l”断开而成为坤卦阴爻。“三丰”二字有阴有阳,阴阳和合。古人曰“无三不成礼”,“丰”字还寓意把天、地、人三才以一贯之。“三丰”二字融合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永乐帝的赐名把张三丰的位置立于乾坤之中,天地之间,是对张三丰道德的极高肯定。
永乐帝的《御制书》在2011年3月15日中国嘉德拍卖行第二十五期的拍卖会上,以人民币1495000元的价格成交
近年来,“申遗”成为世界大热门的话题。截至2014年 ,中国共有147处世界文化遗产,在数量上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意大利。
本来申遗的意义,在于唤起民众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思考,并促成继承和保护。
自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后,中国才启动端午节的申遗程序,可惜中国的端午申遗之路坎坷,国家对此还任重道远。
现在,日、韩、印都在对张三丰以及太极文化申遗,我国如不加快申遗步伐,恐怕又将落入他国之手。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使命。望有志之士、有识之士、有道之士,能一起为继承和保护张三丰和太极文化做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