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当代精英 来源: 作者:编辑:马松林 更新日期:2019-7-7 阅读次数:2205
  

马国仓:提升阅读消费水平 助力文化中心建设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马国仓


   城市因阅读而精彩!一座城市,包括阅读在内的文化生活是城市生活的鲜明特征,这其中,书店、图书馆作为主要阅读场所,是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



  东西长安街,南北王府井,这里最北京。但我们设想一下,人们走过长安街、走进王府井,假如没有了王府井书店、北京图书大厦、言几又王府中环店、北京外文书店、涵芬楼书店、三联韬奋书店、叶一堂北京坊店、西西弗国贸店等这些大家熟悉而又经常光顾的文化场所,那人们眼里的北京又将是怎样一个北京?




   的确,书香最香,阅读最美,有书香弥漫的城市最亮丽。北京是一座书香城市,正是遍布全城大街小巷的一家家书店,让人们感受到北京作为历史名城、文化中心的浓浓文化气息和深厚文化底蕴。也正是这些“最美书店”,助力北京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文化中心。



  阅读改变人,并通过改变人改变城市,构筑城市文化高地,塑造城市文化气质。特别是当今社会已进入消费时代,北京文化中心建设,必须大力提升文化消费。这其中,阅读消费作为大众文化消费最重要组成部分,持之以恒不断提升北京阅读消费水平,将是北京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作为新闻出版行业权威专业媒体集团,长期致力于全民阅读的倡导和宣传,跟踪全国特别是北京等中心城市的全民阅读状况,对其进行深入分析、调研和宣传。我们深感,大力提升北京阅读消费水平,可以有效推动北京文化中心建设,而这需要北京在六个方面着力巩固和提高。




   大声吆喝,营造阅读消费氛围

  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本来再平常不过的阅读行为反而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一件奢侈的事情。阅读太少,让人们乃至一个城市感到焦虑。阅读问题,也由个人行为变成了社会问题。倡导全民阅读,成为政府着力推动的事情。



  推动新时代全民阅读工作,最关键的是要在全社会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今年全国两会上,“倡导全民阅读,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表述标志着“倡导全民阅读”已连续第六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而早在2006年,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多个部门已联合开启了全社会的全民阅读。10多年的倡导推动,社会的阅读氛围日渐浓厚。北京作为文化之都、阅读之城,在全市大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成效显著。《2017—2018年度北京市全民阅读综合评估报告》 显示,北京全民阅读综合阅读率为93.4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18个百分点。北京市居民人均纸书阅读量为11.74本,比全国人均纸书阅读量(4.67本)高出7.07本。



  实践证明,阅读活动的个体特征和基础文化特色,决定了阅读需要大声吆喝。只有政府顶层设计、社会大力倡导、群众积极参与,才能形成社会阅读的热潮氛围,进而产生阅读的消费,取得阅读的实效。当然,对一个城市而言,文化建设是一件久久为功的事,阅读消费,既要倡导推广,又不能急功近利,因为培养市民的读书习惯,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这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北京文化中心建设,要不断优化北京城市阅读文化生态,在倡导阅读上要打造有质量的全民阅读活动,要通过营造浓浓阅读氛围,寻找更为日常的方式,彰显阅读塑造城市的文化气质,展现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格局与气派。




   扶持卖场,优化阅读消费环境

  书店是城市文化标志,是城市文化灵魂,是市民文化消费的重要场所。城市阅读既要突出公益特性,通过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保障市民最基本文化权利,又要推动提升阅读消费,通过扶持书店等卖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图书卖场作为文化企业,担负着推动阅读进而提升市民文化素质的社会责任,在经营活动中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近年来,受互联网迅猛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实体书店一度出现经营困境。关键时刻,政府出手扶持成为实体书店起死回生、焕发生机的最重要因素。2016年,中央11个部门印发《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从资金支持等各个方面帮助扶持实体书店生存发展。



  努力建设文化中心的北京在这方面更是走在前列。从2016年起,北京201家实体书店获得政府资助。2018年7月,《北京市关于扶持实体书店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到2020年,以大型书店为骨干,打造一区一书城的综合文化体验中心,形成以16家综合书城和200家标志性特色书店为支点的遍布京城的实体书店发展新格局。而就在今年,北京正投入1亿元的资金扶持200家实体书店。这样的扶持,极大地提振了实体书店发展的信心,从根本上实现了北京实体书店从倒闭潮到发展新浪潮的转变。



  北京市实体书店目前已达到1131家。未来,随着加快阅读空间等阅读场所的建设和有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按照2020年实现每万人0.8家实体书店的目标,北京实体书店数量将增加到1700家左右。



  对图书卖场的政策扶持,助推实体书店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多元经营的发展格局,极大优化了北京市民的阅读消费环境,进一步提升北京阅读文化消费水平。




   增加供给,满足阅读消费需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应该说,这一新期待非常现实地表现在阅读消费上。但在当下,出版物还无法满足市场消费中多元的、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进而制约着阅读市场消费的扩大和提升。精品佳作或供给不足、或供应不畅,影响到读者的消费积极性。加之手机刷屏等占去人们大量时间(手机阅读除外),现代人的阅读时间正遭受挤压。



  只有不断加大出版物市场的供给侧改革力度,增加好书创作供给,同时做好好书推介发售,让读者真正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甘心掏腰包, 热心去阅读,城市的阅读消费水平才能提 升,北京文化中心建设也才有亮点。




   加强引导,把握阅读消费方向

  读书是个人精神发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源泉。因此,读书于一个城市不仅是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城市的道德力量。城市阅读消费水平的高低是城市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阅读市场消费的特殊性在于它既有一般商品消费的市场属性,又有着文化产品消费的意识形态属性。只有健康的阅读消费才能让人开卷有益。当下一些读者特别是部分青年读者中所谓娱乐至死的理念大行其道,一些没有任何内容深度和思想价值,单纯追求感官刺激或无厘头行为的阅读消费在线上线下都颇有市场,这极易形成阅读消费误区。



  推动城市阅读消费行为健康繁荣发展,就要针对阅读市场消费存在的问题,关注并研究阅读市场消费构成和特点,并积极加以引导。绝不能对阅读消费简单地完全市场化,因为阅读行为的完全市场化,必然导致创作、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经济利益最大化追求,出版单位、书店等文化企业的社会效益第一原则得不到应有体现,无法发挥精神产品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以线上数字阅读为例,我们每个人都有手机,但是在手机阅读上我们可以看什么,有哪些优质内容可以供我们选择,这是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就需要行业内容提供方,不断提升内容的质量和品位,向用户提供优质的内容和服务,从而引导大家健康阅读。



  文化中心建设必然是建设主流文化中心。这需要遵循阅读市场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消费的规律,正确处理阅读市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的关系,正确处理阅读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与产业属性,既要大声吆喝,又要加强引导。让人们的阅读消费行为在润物无声、春风化雨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社会主流价值。




   强化服务,推动阅读消费升级

  强化阅读服务对推动城市阅读至关重要。建设文化中心,就必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群众参与度、平台辐射面和品牌号召力。北京市在文化中心建设中,探索并搭建起了“六位一体”的全民阅读综合服务平台,其以每年举办的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为抓手,全年度3万余场各具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已形成全民阅读的北京样本。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在日常浓墨重彩宣传报道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各地、方方面面开展全民阅读的活动和经验的同时,集团本身也打造了一系列全民阅读活动的国家级品牌。2013年4 月,由集团牵头的中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成立,成员约200家媒体,并从2014年4月开始了“书香中国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3年来,已走进20多个城市。还有全民阅读“红沙发”高端访谈,借助中央和全国各地的全民阅读活动平台,已举办了上百场活动,常常是高朋满座、嘉宾云集。2016年刚刚创办的“妈妈导读师”亲子阅读文化活动,短短时间,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成百上千的家庭参与其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引导和推动少年儿童阅读的热潮。未来,我们在这些品牌活动上还要进一步加强同北京市的合作,为推动北京阅读消费转型升级、助力北京文化中心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目前共有 115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