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当代精英 来源:编辑 马一诺 作者:海报新闻记者 王秀洁 更新日期:2021-7-7 阅读次数:1358
    马辛春,生于1925年。直隶(今河北)巨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百团大战、豫北攻势、进军大别山、渡江战役、西南剿匪等重大战役。1950年任团参谋长,1952年转入海军,任海军司令部作战处科长。1961年毕业于海军学院。后历任海军作战部处长 、副部长,舰艇支队支队长,第一海军学校副校长,海军基地司令员,海军参谋长,海军舰队司令员。1987年起任原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8年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曾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



    96岁的马辛春中将,党龄已有83年。从革命年代走来,亲历过血雨腥风的烽火岁月,也目睹过光辉闪耀的和平时代。他的一生,就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13岁入党,5次生死考验,战火中历练成钢


    谈起曾经的革命经历,马辛春说,他是战火中成长起来的。此言不虚。1925年出生于河北巨鹿县后田寨村的马辛春,13岁便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成为一名光荣的八路军战士。正如马辛春在回忆录中所说,“我少年时代受革命的书籍和先进思想的影响很大。它奠定了我以后走上革命道路,并下定决心沿着这条道路永远走下去的锲而不舍的信念。”

    革命人从不畏惧生死,因为有比生命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不可动摇的共产党人的信念。在8年的抗战生涯中,马辛春经历了5次生死考验。那是1941年,马辛春在冀南军区当参谋,和4位战友一起留在地方驻扎。当时的驻地在刘庄,遇到了日军扫荡,幸好有村民及时报信。马辛春与战友速度转移,却碰到了两股日军向他们射击。马辛春迫不得已,只能回到村里,老乡让我们赶紧藏进他们挖好的坑道里。“那时刚开始挖坑道没经验,没挖通风口,我们4个人和2个韩国俘虏差点没憋死。”最后,马辛春一行安然逃脱。革命人牺牲似乎是一瞬间的事,对马辛春来说,类似的经历有太多太多次,每每回忆起来,马辛春都会感慨:“自己太幸运了,那么多的生死关头,竟然都过来了。”



(1952年,战场上的马辛春。)


    数次讲起这些,马辛春已经像是在诉说别人的故事,但“生死就在瞬间”的残酷,也许只有亲历过才能体会。刚参加革命时,在一次党员骨干培训班学习中,马辛春认识了一位红军连长,当时相谈甚欢,彼此相约一定会再见面。匆匆分别两年后,终于实现了再见面的约定,可是,这位连长的左臂已经不在了。“当时见面仓促,我甚至没来得及问他左臂是在哪次战役中失去的,只是那条空荡荡的衣袖永远留在了记忆中。这就是战争。”说起这些,马辛春红了眼眶。

    革命未成功,战斗不停息。马辛春参加的战斗越来越多,解放战争中,他参加宛东战役,带领突击营全歼敌人,这是出大别山后的第一次歼灭战,战斗赢得漂亮,马辛春却双臂重伤,虽然得益于卫生队刚缴获了一批药物,双臂得以保存,但却因接骨中的失误,左臂短了一截,伤残伴其终生。

    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那些枪林弹雨的日夜,那些将仇恨装进枪膛瞄准敌人的瞬间,那些牺牲了的战友……战争带给马辛春的,除了历练,还有珍惜。正如他自己所说,撰写回忆录亲笔伏案两年多,很多文字、很多片段都是含着泪写下,铭记历史也让他更加珍惜以后的工作、生活。

致力海军发展 率舰访美扬国威


新中国成立后,马辛春接受组织安排转隶海军,担任海军司令部作战处科长。1960年,进入海军学院深造。截至1985年7月,时任海军参谋长的马辛春,出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北海舰队司令员,跻身副大军区级。1988年9月,马辛春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战争年代历经生死,和平年代为国奉献。在人民海军四十余年的时间里,从海军初创到海军的现代化建设,马辛春的足迹踏遍了大洋四海。为了国家的国防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盛岁年华。他曾率领海军北海舰队组成的多兵种、多舰种海上联合编队,远航西北太平洋海域,历时24天行程4000海里,完成我军首次远海合同作战训练。

    1989年,马辛春受命率“郑和”舰首次访问美国夏威夷。对中国海军而言,这是从未有过的创纪录航行,集多种“首次”于一身:首次出访美国并停靠军港、首次单舰远洋航海、海军舰艇首次跨过180度线进入西半球……如此种种,在中国外交和军事方面都是史无前例且意义重大。



(1989年4月11日马辛春率郑和舰到达美国。)


    在出行前的访美动员欢送大会上,马辛春做重要讲话,他说,这次出访,事关国威、军威,全体出访人员要齐心协力,同舟共济,勇于拼搏,确保安全,排除万难,不辱使命,为祖国争光,为人民海军争光。

    在大风大浪中连续航行12个昼夜后,“郑和”舰如期抵达美国,马辛春及其带领的队伍受到美国政府的高规格接待,这不仅是对他个人的重视,更是对中国和中国海军的重视。马辛春说,这次出访,检验了我海军的远洋补给能力,舰艇的续航能力和远洋作战能力,为建设强大海军做了一次有益尝试,展示了人民海军威武之师、海军之师的形象,在人民海军对外交往史上写下了崭新一页。

心系祖国 退而不休献余晖


    来到青岛,很多人都曾到过位于莱阳路八号的中国海军博物馆参观,从文献、文物、旗帜、徽章、装具等小物件,到舰艇、飞机、舰炮等大型展品,这座别具一格的博物馆于198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已成为人们了解海军历史、增强海洋意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海军的重要窗口。博物馆先后被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而海军博物馆的筹建,正是由马辛春倡议并组织领导建成。“我们的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它的历史需要用文物和档案来记载,它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示。”在马辛春眼里,尊重历史、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现在、开拓未来。



(1989年10月,马辛春在海军博物馆武器装备馆开馆仪式上讲话。)


    1991年,马辛春正式退休。但他没有闲下来。先后主持编写第十军战史,参加《刘华清回忆录》等文献的编撰工作。在他看来,历史就是一部书,承前启后,耐人寻味。

    退休后的30多年,对于马辛春来说,是一段非常难得的生活。他说,对于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来说,能享受这样和平安逸的晚年,真的特别满足、特别珍惜。闲暇之余,他喜欢钓鱼、跳舞,还喜欢读书、看报和书法。尤其是在书法上,马辛春颇有几分造诣。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一股勃勃英气,展示出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尽显儒将之风。



    除了丰富的闲暇生活,马辛春最重视的事情就是用文字记录人生、记录历史。

    《人生航迹》一百多万字的回忆录历时两年多,马老亲笔伏案,呕心沥血,通过搜集大量资料,亲自整理核对,反复修改誊写,最终完成。用他的话说,这是原汁原味的“原创”。

    海军北海舰队原副政委傅渤海将军和海军原青岛基地副政委陈继英将军在读完后写道:“从革命战争年代走过来的前辈们,都是一本教科书,《人生航迹》的出版发行,万不可仅看成是他们个人的‘人生航迹’,而是对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一种传承。育之人们忠心首之爱国,做官当之为民,人生牢记真诚,处世正气为本。实乃安邦传家之宝。今天的国泰民安、幸福之路正是无数民族英雄、仁人志士、革命先驱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铺就而成。”

    马辛春的妻子杨曙环也是一位革命前辈,生平拍摄了大量照片,生动真实记录了祖国的发展和强大。妻子病逝后,耄耋之年的马辛春每次翻阅都感慨万千。他历时三年,整理了5000余张图片,制作成《“春华秋实”杨曙环影集》,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戎马一生,赤胆忠心。革命先辈走过的路,于个人、于国家,都有着非凡意义。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