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平马氏 源远流长
马谦诚:河北省邯郸马氏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原邯郸市委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摘自 《紫山》2008年 第3期
马姓是世界华人的第13大姓,人口有1500多万。马姓后人尊赵国马服君赵奢为始祖。实际上是由赵奢的孙子赵兴羞于与“纸上谈兵”的伯父赵括为伍,才决心以赵奢的封号马服君为姓“脱”赵为马的,后来随着族群的壮大、迁徒,马姓遍布世界。邯郸马姓既有明清从山西迁徒来的“移民”,也有明之前就在此居住的“原住民”。元代本广平马氏祖谱,清楚地记载着该族人自元朝以来的生聚、奋斗、流迁、兴旺的足迹历程,是邯郸弥足珍贵的民俗文化资料。
弥足珍贵的马氏族谱
广平马氏族谱是广平县大马庄村两位马姓族人珍藏的,为明朝年间的木刻本,它历经了明、清、民国、日本占领500余年的兵火战乱又遭遇了“文革”扫四旧风暴,仍基本完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该族谱分主副两卷,共460余页,6万多字。由序言、宗图、谱传、后记、世恩录(副卷)五部分组成。该族谱是4世马显于明朝成化19 年(1483年)66岁时编撰的。2006年,著名马氏文化研究专家马善田到大马庄考察时,仔细翻阅了这本明朝万历年间的木刻本家谱后说,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马氏族谱。后来,《邯郸晚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报导了广平发现最早的木刻印本马氏族谱的消息和图片。
显父祯(3世、排行四)生于1389年,其二哥廉生于1379年(长和三生卒年月不详)。按廉与3、4间隔均值5年计,长兄训的生年应是1374年,按马氏代龄向上推2代58年,加之廉与长兄的间隔(5年)向前推63年应是1316年(元朝中前期),这是1世祖马驷的生年(大约),也是该族谱记载的起始年代,距今约690余年的。
广平马氏在明朝中后期多人入仕做官。从明英宗起的8代皇帝对马氏7代进行过多次封赏。亚中大夫福建盐运使司运使7世马呈书在续撰族谱时遂将“累朝制文题曰《世恩录》,敬捐金俸付诸梓也,”后又进行了续撰。这就是广平马氏族谱的副卷《世恩录》。该卷共辑录了25篇诰敕制文。
该族谱首撰后,在明朝又进行过3次续撰。从11世(明朝以后)由各分支分头续撰(也有的族支未续撰),延续至今。时任绍兴知府的8世马复淳在续撰族谱时,考虑到人口繁衍加快、子孙增多。“10世以前命名取字多有犯先讳者”,为使“庶名不混淆,世系整肃,”便编撰了32个辈份字。从11世起每辈1字,一直延续至今。目前在世的最高辈份是“孙”,最小辈份是“多”。己繁衍了17世,加之取字占辈前的10世。690余年己发展到27世,每世平均25年,发展慢的族支平均33年,快慢相加平均每世29年(我称之为广平马氏代龄)。
马姓“原住民”
该族谱在追述本族的先祖时写到“本族自元时以来高祖世为广平人,盖因广平地方自古战争之地,人之被患迁徙不常,而无族谱可稽。……元时在县西南马家庄(今大马庄)住,家业大富。兵革后因地被先到者占据,但有坟茔在。”这充分肯定了广平马氏的“原住民”身份。尤其是“家业大富”的记载,足以证明马氏在此居住年代的远久。因为在当时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封建社会中,短时间内是难以聚集大量财富而形成“大富”的。据本族70 多岁的河北工程大学退休教授马怀亮回忆,在他读高中时(1955年)在大马庄马谦功家看到一个材料,说广平马氏是汉初从陕西迁回来的。这与马善田、蔺朝国的文章《汉族马姓分布及迁徙》中“秦国灭亡后,部分马氏家族成员从咸阳迁回邯郸”的观点相一致。笔者倾向此观点。但是,肯定的答案还有待于与此有关的文物发掘和史料发现来确定,这只好留给关注马氏的族人和史学家去研究。
该族谱在追记一、二世生平时写到,一世祖马驷(其3个兄长无记载)于“元未偕家避兵故于西京大同红城儿,洪武初妣(马驷妻)携子德复回广平,在北宋固(今小马庄)居住,后故葬在宋固西北今之祖莹。”2世马德育有四子。“洪武未,母子同避兵于河南舞阳、叶县间,母病故。永乐初,天下平定,诸子扛榇复回广平,合葬于祖莹。”训、廉、祥三兄弟在马家庄居住,老四祯在北宋固居住。连年的战乱加之自然灾害,使这一带人民群众遭受了灭顶之灾,造成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史书记载“村庄毁去十之八九,民仅存十之一二。”广平马氏也深受战乱之难,饱尝了流离之苦,随着政局的稳定,明朝统治者为了尽快恢复平原地区的农业生产,更好地巩固其统治,在洪武初年和永乐初年进行了人口大迁徙,将山西一带的富余人口聚集到洪洞一带,向冀鲁豫广大平原地区移民。广平马氏两次避战乱回归故里正是跟随着这两次移民潮而回归的。
记载辉煌
历经两次逃难之后,广平马氏开始稳定下来,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人口繁衍开始加快。3世除老大马训无子外,其他3弟兄育有14子(4世),5世发展到39弟兄。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促进了人口生产,也使人口素质有了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便开始在培养子女方面下功夫,帮助他们学习文化和其他知识。在族人的提携和激励下,广平马氏内部形成了奋发读书、竞争上进的氛围。3世马廉书读到国子监,后代子孙多是廪膳生或增生,入邑庠进国子监者比比皆是。这一时期先后考取了4名进士、9名举人、百余名贡生、廪生,真可谓人才辈出。文化程度的提高,为入仕做官打下了基础。从3世马祥任湖广襄阳府推官起,先后计有1名兵部侍郎、6名知府(或同级别)、3名知县、多名府县推官、典吏、教渝、训导等官职,在当地群众中有“马半朝”之称。还有人成了名医或艺术家。
广平马氏在朝做官者耿直廉洁,为民操劳;既被朝庭赏识,又为群众所拥戴,族谱上均有记载。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广平县志中关于广平马氏的记载达2万多字。在《贤行传》记载的14位人物中马氏就占10位。现摘录3位:
一是自幼聪惠,官至2品的马显。4世“马显,字文明、号愚斋(1417一1501年小马庄人),登壬戌(1442年)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己巳(1449年)之变,显护驾北上,几沒于阵。(四库全书卷 53史部九《北征事迹》)。景泰初(1450)升都给事中。适权奸用事,显指陈得失,多所裨益,寻,出为河东都转盐运使,盐法疏通,国计用裕。天顺戊寅(1458年),擢四川左布政使。时蛮寇猖獗,境内绎骚,显赞划戌务、调度军饷,蜀人赖以帖然。秩滿擢南京兵部右侍郎。寻转左侍郎,以年老致仕,诏许之。”死后葬于大马庄村西,坟前神道两旁矗立着高大的石人、石马、石狮子等石相生,与南面高大石牌坊交相辉映,甚是气派。
二是无畏进谏,死后无钱安葬的马子聪。5世“马子聪,字舜达、号漳南,即侍郎显之侄也( 1457 一 1504 年大马庄人)。丁未(1487)进士,初任南京礼科给事中,赋性忠直,制行端方。时孝宗御极,子聪奋不顾身首劾钱铖之倖进,继陈蒋琮之奸恶,朝廷纳其言,罢钱钺,系蒋琮于锦衣狱。復除北京礼科,再转户科。朝廷将于万岁山建毓秀亭,费用不赀,中外淘淘,子聪其疏以陈,上命辍毁之。前后数十疏,大略激切时政,排斥奸贪,皆众人不敢而独言之者。终以此忤巨珰,欲伤之,因母老给假省亲,许之。明年春,吏部两推南藩大参,竟为宦官所阻。历任谏官十七年,廉洁自持,一毫不染。卒之日不能具棺,嬸母淑人武氏助之,始克成化,为众所惜。孙呈书官至都运使,所至有声。人以为忠廉之报云。”为颂扬其高风亮节,在大马庄马氏祠堂里至今还悬挂着 “都谏”、“黄门故里”的匾额。
三是值得称道的耿直廉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马麟。4世“马麟,字宗鲁( 1418一 1507年大马庄人),由岁贡授周至县令,官邸萧然,一如贫土。所课民农桑,辄开庚给之。有争讼,不事考讯,疑谕以义,而民争止,宛然色咲如家人父子然。三年而闾阎夜户不闭。一日当事者谋口遣来曰若操诚净赤能诸时事口公仰天叹曰:忍赤子膏脂以媚上取荣,宁不念夙盟乎?则五斗何足縻矣。遂拂袖归,府司慰留非回,百姓遮道号泣,公浩然不可返。抵家止有先人所贻敝屋数椽,薄田三顷,五子诸孙分耕以供养。”
广平马氏的今天
新中国成立后,广平马氏和其他姓氏群众一样在党的领导下,翻身做了主人。马氏和其他姓氏群众一道积极参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
在党的领导下,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一大批马氏后裔成了科学种田的能手,勤劳致富的带头人。还有一大批马氏后裔从农村走出来,进入党政机关、工商企业及其他行业,还有的成为小有成就的企业家。整体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有一部分也已步入小康水准,经济状况和富余程度是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富裕程度的提高,马氏后裔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也逐渐提高。目前,马氏己由昔日的马家庄发展漫延至3省7县的25个村庄,近2万余人。在人口数量增长的同时,人口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文化程度、健康水平、生活舒适度等方面均创历史最好水平。现在马氏成员基本上消灭了文盲,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最低的也是初中生,程度好的是大学生,还有一些是研究生,也有到国外深造的。不少人成为专家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在各单位各领域内成绩斐然,小有成就。走上工作岗位的马氏后裔中,有一批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虽没有高官显位,但参加工作的人数却比过去多得多,这些人大多勤廉从政,事业有成。先后有四人成为地专级干部,有二十余人成为县处级干部,有百余人成为科级干部。还有的人成为作家、艺术家、名医、名师等拔尖人才。
说明:文中引号里的内容为族谱和县志原文。标点符号为笔者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