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马氏新闻 来源: 作者: 更新日期:2012-11-26 阅读次数:7863


香港马四于堂重阳祭祖及马四于堂简介


马千云(马来西亚)  世界马氏文化资料中心副主任


     香港新界大埔墟马四于堂于2012年10月14日举办每年一次的重阳祭祖活动,当日有远从海外归来的有马来西亚后裔十人、英国后裔五人、加上香港的后裔数十人、总共近百人出席。

    每年的重阳祭祖约在重阳节的前后的礼拜天,当日祭祖活动从早上九时集合出发,祭拜四处坟墓,至下午约二时结束。共有四处坟墓需祭拜:分别是香港开基祖彩渊公之墓,即位于沙罗洞,地名“夫子观书”;彩渊公之元配陈太夫人墓,位于沙田火炭村后山;家庭老师谭老先生之墓,位于火炭村后山;马家公塚,位于马窝。凡无嗣之后裔,均集中埋葬于此。由于登山祭祖,须翻山越岭,甚为艰苦,因此祭拜完毕后,设晚宴于酒楼慰问并派发登高费(港币一千元)给每位祭祖后裔,年龄超过六十者多加猪肉金(一千港币)。

    据马世南撰写,“马四于堂系开基祖马彩渊(十六世)于明末清初,从广东省长乐县(即今之五华县),携眷南下,迁至广州府新安县(即今之宝安)太和市,即今之新界大埔墟碗窑村,开始开枝散叶,生下四子,即长房粤文公、二房粤魁公、三房粤贞公、四房粤周公,合计四房,故立堂名为“马四于堂”。马四于堂的字辈为“彩粤廷基;俊世基昌”,自十六世彩渊公至今有24代(尚有待求证),后裔约三百多人,分布于香港、马来西亚及英国。其中二房无后裔,剩下三房,每房派一名司理管理大众产业,其中物业租金为主要收入来源,资助春节聚餐及重阳的祭祖活动。一般新年聚餐在元宵节前后的周末举行,并向家族成员发放人丁钱(每位男丁港币一千元),年满六十的长者多加港币一千元,未婚的女后裔亦可领取港币一千元。餐会上司理将报告一年的开支情况。

    按马四于堂的“马氏谱牒桂兰腾芳”记载,在福建的开基祖为马七郎(一世)(即今之福建连城),念四郎(二世),念三十郎(三世),念一郎(四世),念千七郎(五世),王舍(六世),万四郎(七世)。万四郎为入广东省的开基祖,广东省的后裔称为一世。故香港的开基祖称为十六世(可能有误),是从万四郎算起。但按“马氏谱牒桂兰腾芳”的纪录,“十二世祖马端彩公在长乐县迁来广州府新安县承批旧有窑场在前,康熙十三年(1675),统眷到来新安与大坑“文嘉猷”为首邓廖两姓发出永远批契,然后创造碗窑开基立业,而光前裕后,瓜瓞绵绵”,此说异于马世南的撰写,为何如此,尚有待考证。马四于堂的后裔马世南撰写,“康熙十二年(1674年,与“马氏谱牒桂兰腾芳”记载相差一年),马彩渊从文氏的手中购入碗窑广,制造陶器,距今约有三百多年,主要为大小碗具杯碟甕等,运销至江门市等。由于经营得法,规模日益扩大,马彩渊(有待考证,可能是长房马粤文)从广东长乐祖地五华油田恭请樊仙来碗窑坐镇,以保护窑工,在上碗窑村建立樊仙宫,至今依然保存良好。传至19世马道基独立经营,出品更为精良,惜当时交通不便,山路崎岖,以人力挑运至大和市(大埔墟)的码头涌码头(即今理民府山脚之铁桥海边),再由自置之合和碗船转运江门市发售,无奈好景不常,1930年各国陶瓷相继抵港销售,由于物品精良,对我村产品打击甚大,该业从此一厥不振,终被迫停产,而窑址从此荒废。历经数代之建设,计有“文澜书室”,“五常弟”,“晒谷地塘”,“谷仓”,“马厩”及“天主教堂”等。

    “五常弟” (原为上课用之教室,为三进建筑,最后一进为祭祀祖先的神龛,后来迁移至市镇的马氏宗祠,亦老宗祠)之建立是纪念马族同胞五兄弟,远在三国时代均为精忠将领,据传乃“马孟常”, “马仲常”, “马季常”,而四弟之名则无从稽考,五弟即为“马幼常”。先祖建立“五常弟”用意乃籍此地勉励后世子孙,诚用心良苦。可惜“文澜书室”,“五常弟”均乏人照料,经风雨侵袭,先后倒塌,现已野草丛生。“文澜书室”, “谷仓”及“天主教堂”乃昔日“马氏宗祠”之地基。”但马四于堂的家族有另一说法,马彩渊原葬于五华油田,系长房“马粤文”将骨头移至今日大埔沙罗洞之墓地,今日马四于堂的产业乃是马彩渊的四个儿子所奋斗的成就。

    旧日的“马氏宗祠”,原来位于大埔墟的镇上,因征地拆除,而于1996年迁移至上碗窑村内,为香港唯一的马氏宗祠。碗窑村不仅是香港马氏家族的重要遗产,亦是世界马氏家族在香港的重要遗产,记载着广东马氏家族迁移至香港的历史遗迹。目前在碗窑村内尚有马氏“窑址”,“樊仙宫”,还有马氏族人建立的学校,近期政府亦于村内设立博物馆,展示碗窑村的文物如陶瓷等,日间开放供公众免费参观,并有专人看管及讲解。

    根据五华县油田马氏族谱记载,德兴公的后裔有两支移居到碗窑,第一支是十二世鸣凤公,是镳宫次子,娶冯氏,移居碗窑径住。第二支是十三世文昌公,是启祯公六子,妻陈氏,生五子,新彰,移居新安碗窑下住。第三支是德俊公后裔第马琨(老谱十二世)生二子成彩及端彩(应为十三世)迁居湖广。而端彩就是“马氏谱牒桂兰腾芳”所记载的十二世,到碗窑开基立业,这两本的族谱记载相差一世,为何有此差距,尚有待考证。老家族谱(油田马氏族谱,马锡群主编)明确记载的德兴公两支与德俊公的一支。因此马四于堂究竟是以上三支的那一支的后裔,或还有其他支的后裔,马四于堂的后裔本身并不了解,尚有待以后考证。因为老谱有许多后裔移居湖广,并未指明详细地点,正如老谱记载成彩及端彩移居湖广,实际是新安碗窑。

    潮阳的马氏族谱-“银青世系”(主要是潮州人),把第五世“念千七郎”列入他们的族谱中,之后万四郎之后裔均则列入“银青世系”的族谱,导致诸多误会,变成万四郎的后裔变成是银青世系,这是个善意的错误,希望本文能给大家一个澄清。




祭祖需翻山越岭



第一位是上碗窑村村长马秉芬,亦是马四于堂司理



马家强在开基祖马彩渊公墓前准备祭品



祭拜彩渊公前准备祭品



在彩渊公前合影留念



祭祖第二处,马来西亚后裔在彩渊公原配陈太夫人之墓前留影



全体家族在彩渊公原配陈太夫人之墓前留影



全体家族在彩渊公原配陈太夫人之墓前留影



英国后裔马巧全家在祭祖的登山路中留影



马氏房塚



全体家族在马氏房塚前留影



马来西亚沙巴后裔右起马千乘,马启文,马健仪



慰劳晚宴的菜单



马四于堂家族会议



马四于堂家族会议



晚宴场景



碗窑村博物馆内陈列资料



碗窑村全景



右起马家顺,马家和,马千乘及马千云(马千英)在博物馆内留影



右起马千云(马千英),马千乘,马家顺,马家和在樊仙宫前留影



碗窑村内的马氏宗祠



碗窑村的碗窑公立学校



位于广东省五华镇油田村的万四郎之墓,位于长乐龙岗约塘下(五华河东镇沙渴刘屋高塘下)。亦是马四于堂在在广东的开基祖,亦是福建连城千七郎的分支之一。2007年2月12日马千云(马千英)首次返老家祭祖



万四郎字文通墓傍边所立龙位墓



位于油田镇丫髻岭王舍公(千七郎之子)之墓位于长乐县油田约土名钟屋寨窝坵咀头地形团咬尾,于1986年12月重修



王舍公之墓全景



左边为五十五世千七郎公庙,位于福建连城县四堡乡马屋村


【目前共有 2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