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首页 马氏文化 马氏新闻 历史人物 邯郸风貌 文化交流 当代精英 公告通知 组织机构 资料介绍
 
类别:马氏文化 来源: 作者: 更新日期:2013-7-26 阅读次数:8689


一师两状元


马传钲 文  马千云(马来西亚) 摄影


     状元,中国科举天空的明月,“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天看”,蔚为大观,尤如当今名列全国高考的榜首。

    状元,指殿试的第一名。所谓“殿试”,是由皇帝在皇宫大殿里亲自主持,在同一个地点开考,用同一套试题,只考时务策一道,对进士们进行一次御前考试,均不落榜,为了重新决出名次。

    那榜上有名,就让人联想到人生四大快事之一的“金榜题名”。金榜,就是殿试的排名榜。殿试毕,由读卷官阅卷,评出一甲(前三名为一甲,即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将一、二甲前十名的试卷,呈送皇帝钦定名次。

    皇帝金口出题,当场面试,综合评价其才华后,又随自己的喜好,将名次、姓名依次列出,交给填榜官写榜。榜用的是黄纸裱成的,里、面两层,也称为皇榜。写好后,用红线穿起,在大殿前悬挂三天,再交给内阁存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金榜题名”的由来。

    再说科举制度,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兴盛于明、清两朝。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的进士科举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一千三百多年。

    那时,选拔人才的主要通道就是开科取士。由于选才及于寒微,使得大批天下寒士俱欢颜,浩浩荡荡进京都,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同时,它打破了豪门世族对政权的垄断,使官场结构产生极大的变化,这也是一种进步。

    状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奇特的现象,也在历史的政坛、文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说了中状元,历史上还有“三元及第”之说,那是百年难遇的考试天才,堪称状元中的状元。

    所谓“三元”,是指解试(后称乡试),省试(后称会试),殿试(后称廷试)均为第一。这三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举人),会元(贡士、进士),状元(进士第一名),故合称“三元”。自从科举实行以来,连中三元,可谓凤毛麟角。

    福建福州府长乐县,号称“进士之乡”,尤其在明朝。马铎1412年(永乐十年)中状元,以其雄才大略而代驾郊天,成为闻名朝野的“一日君”,这是长乐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更甚者,时隔六年,长乐县沙京镇上李村李马,因出生马年,父为其取名“马”。在1417年---1418年连中“三元”,即当年解元,翌年会元及状元,是百年不遇两年连中三元的状元。他声震京都,连永乐帝都为之高看一眼,且为他留下美谈。

    明永乐十六年,殿试后,永乐帝阅其卷,嫌“李马”之名不雅,本想将他剔出一甲,后来看到文章确有才气,觉得以名取人可惜了人才,于是,皇上遂将御笔一挥,在“马”字旁,用朱笔加了“其”字,从此成了“李骐”。

    三日后,传胪唱名宣布状元时,胪唱三遍无人应答,还是永乐帝恍悟,连忙解释说“李骐,即是李马也。”李马才出列受昭,叩谢皇恩。

    一匹普通之马,一跃成为千里马。从此,李骐在书写自己名字时,必先墨书“马”字,再在“马”的旁边用红笔写上“其”字,以表示“御笔朱批”。这也刚好符合“骐”之释义:“骐”,乃身有黑白条纹的奇马也。

    说了两位状元,切不可忘了他俩的恩师,尤其在物欲横流的社会,在此为状元的老师应特书一页。

    陈洵仁,字思允,福建福州府长乐县江田人。洪武十六年(公元1385年)乙丑进士,拜中书舍人,刑科给事中,其立朝正直敢言,多惠政事,望重一时。本来在仕途上顺风顺水,无奈因讼父之冤,忤旨罢归。窃以为,忠孝不可两全之时,其选择了孝,真是了得。

    当洵仁师回到家乡,只有一庭明月,两袖清风伴随着,可他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处江湖之远,不怨其君,乃志存高远。

    知县王遵道热心公益事业,提倡民办教育,他深知陈洵仁为官之道与治学精神,礼聘他讲学于六平山东溪精舍。

    洵仁师的教育目标高人一筹,讲学不袭旧俗,在山林夜幕松光之光中,师生共同煅造了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最牛的一页。数年之后的学子十人,九人中进士(其中马驿、李马为状元,侄子陈全为榜眼),一人中举人,不考进士而成为著名的画家。他的教学方法,应该值得现代人探讨。

    从洵仁大师的《记东溪精舍》散文中,领略出他的抱负。他说,你等今后在这里攻读,把开创明时盛事,作为自己的职责,相信你们的功绩不在裴度(唐朝名相)之下。如果只通晓一种经书,掌握一门技艺,成为一般的读书人,这不是我对你们的期望啊。

    长乐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之地。之所以在明清时期人才兴盛,其重要原因有二:一、以环境论,因官府重教兴学,书院、学堂、书斋、精舍遍布,执教从师者众;二、以学子论,因本土人多地少,文人从读书上寻找出路不失为明智之举。

    由于马驿与李马同一县城出生,同在一个精舍攻读,又是同一位老师执教,连姓名都带“马”字。明代两位状元的伟绩轰动四海,也难怪那时的好事者编造出“一母两状元”的故事,其早就出自《秦淮风月》。一看书名,就知道专收子虚乌有、低级有趣的见闻,供酒足饭饱之后的消遣,直到现在,还在网络世界里疯传。就连马氏家族内部对此至今还有争论,何况外界呢?

    笔者认为,大千世界,争论永无休止。只有正本清源,才能大白天下。

    在此,感谢福建省姓氏源流研究会李氏委员会李惠生副会长提供的《上李村族谱》,其详细记载:李马之父李长孙,字原善,寿九十二,授陕西西安都司总掌兵曹。诰封儒林郎、翰林修撰。配叶氏(李马之母),继黄、陈、王、吴氏,合葬于沙塘林山。

    感谢马来西亚马千云博士提供的《长乐马氏族谱》;感谢马长冰宗长提供的《长乐岭前马氏族谱》、《马铎墓志铭》,均清清楚楚记载:铎之母为卓氏。

    再说,明人沈德符所著《敝帚轩剩语》(卷上)中考证:及考二人志铭,则殊不尔。铎之母为卓氏;骐之谪母叶氏,先亡,继母黄氏,俱封安人。二人本不同母,何以世有此说?连明朝那时都辟谣了,可见谣言之可怕,但止于智者。

    人的品位分为四等:一、高级有趣;二、高级无趣;三、低级有趣;四、低级无趣。我想同仁若看到这篇文章,应该不会再有“一母两状元”之说了。希望今后更多地宣扬“一师两状元”,以激励后人更好地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薛芎  审稿








马铎墓志铭





长乐岭前马氏族谱

圣朝礼乐同三代    翰苑文章第一家

风吹不响铃儿草    雨打无声鼓子花










【目前共有 0 条对该新闻的评论】【查看参与评论